进入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我要发言
东方网3月10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9日向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将颁布和实施《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今年重点推出8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将涉入司法体制改革深水区。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
肖扬在报告中明确,围绕“深化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任务,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完善刑事审判二审、死刑复核程序,健全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充实审判力量。
■改革审委会制度
肖扬说,将“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进一步促进审理与判决的有机统一,提高工作效率”。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措施旨在解决司法实践中,审判委员会组织形式行政化、“审而不判、判而不审”、以“会场”代替“法庭”等与现代司法不相适应的矛盾。
■人民陪审员“五一”上岗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将于今年“五一”正式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表示,人民陪审员将于5月1日统一上岗。
■再审启动权交给当事人
这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2005年,人民法院将改革完善民事、行政案件审判监督制度,尊重和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程序提起再审的权利,及时受理当事人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案件,努力解决群众“打官司难”问题。
■人民法庭可直接受理案件
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人民法庭不能直接受理案件,老百姓打官司,不管路途远近,一律都要先跑到基层法院立案,然后根据案由、标的额等条件分到人民法庭。基于此,肖扬提出“人民法庭可以直接受理案件,方便群众诉讼。”
■“少年法院”呼之欲出
肖扬提出,要“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法律保护的特殊要求,改革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开始着手进行设立少年法院试点的调研和筹备工作。
■法院不再设司法鉴定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决定》明确,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
■建立赖账者“黑名单”
2005年,人民法院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将积极完善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被形象地称为执行“黑名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介绍,就是把每年200多万件执行案件录入到这个数据库中。赖账者在没有履行法律义务之前,他注册新公司、购地置产、出境等将受到严格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