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注]脱口秀,郭德纲还是个新人 |
|
2006年4月22日 12:40 |
[我要留言]
|
|
|
|
|
不去剧场看相声的观众至少还有两个途径了解郭德纲,一是挤电影首映式(比如《南极大冒险》),二是坐家里看电视。电视上的郭德纲顺理成章地做起了脱口秀,在缺少“神侃”的中国屏幕上,刚刚亮相两周的《星夜故事秀》既有亮点,也有缺点。“三头六臂”的郭德纲能否在脱口秀领域再下一城?恐怕问题不只“时间”这么简单。《星夜故事秀》已经开播两周,从播出效果来看,缺乏镜头感是郭德纲最明显的问题。
最早听说“脱口秀”(Talkshow),还是在十几年前的打口带时代。在成山的音像垃圾里,不光有“涅槃”、卡拉扬跟迈克尔·杰克逊,还能翻出强尼·卡森(NBC《今夜秀》主持人)或者欧普拉(CBS《欧普拉秀》主持人)的脱口秀录音,用当时打口界的通用说法,管这叫“美国相声”。 后来,Talkshow被很经典地翻译成“脱口秀”,央视树起了很王牌的崔永元和《实话实说》,凤凰卫视找到了同样王牌的窦文涛和《锵锵三人行》,“脱口”热潮不光让电视台的老总们遭遇头脑风暴,也把概念成功移入每位中国观众的大脑。 如今,脱口秀在中国的势头虽然不比十年之前,却已根深蒂固,且分门别类地衍生出不同流派,有关注民生的,有聚焦名人的,也有恶搞扯淡的,就跟原产地美国一样品种繁多。近几年,娱乐类脱口秀蔚然成风,先是刘仪伟的《东方夜谭》,后有央视的《今晚》,眼下当红相声达人郭德纲接下北京台的新节目《星夜故事秀》,一并挤进了脱口秀的行列。 郭德纲遇到脱口秀,中国相声VS美国相声,这本是件“有点意思”的事,可结果却没能生成“钢丝”们期望中的化学反应。《星夜故事秀》已经开播两周,郭德纲在荧屏上的表现实在难以与天桥乐茶园里那个叱咤风云的“德云班主”相提并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郭德纲的现场功底毋庸置疑,但移植到电视上,这个优势自然打了不少折扣。从播出效果来看,缺乏镜头感是郭德纲最明显的问题。尽管在安徽卫视主持过《剧风行动》,电视镜头前的郭德纲依然很“紧”,表情眼神都露着“新手多关照”的味道,远没有他在剧场里神闲气定的名家风范,甚至远不如他所嗤之以鼻的那些电视相声大腕。 和其他国产脱口秀节目一样,郭德纲的语言优势也被修订在特定范围之内,远没有他在现场敢于“脱口”。 此外,在这个只要半小时的节目里,设置了太多的搭档、嘉宾和场外演员,留给郭德纲的空间实在有限,不光“脱口”困难,“秀”也不能尽兴。 至于节目内容,《星夜故事秀》第一期谈旅游,第二期讲美食,都是只有抽象的主题没有具体的话题,段子、小品、嘉宾访谈都谈一档事,缺乏时效又显得单调空泛。这一点上,作为前辈的《东方夜谭》和《今晚》都要灵活机动得多。国内的娱乐脱口秀,大多借鉴的是美国的《大卫深夜脱口秀》(TheLateShow
WithDavidLetterman),除了笑话、段子,还要引入名人访谈。《星夜故事秀》也安排了这样的环节,由于目前只有两期,特色还不是太鲜明。以《东方夜谭》和《今晚》的情况来看,由于娱乐产业的相对滞后,真正具备娱乐价值的人选总是凤毛麟角。 刚刚亮相两周,《星夜故事秀》显然还需要磨合调整,而作为整个节目的灵魂人物,郭德纲还得下不少工夫,毕竟在脱口秀的行当里,他还是个新人。 □皮革业 ■幕后点评 段嵘(《星夜故事秀》制片人) 问题就是怎样用好郭德纲 新京报:《星夜故事秀》的播出效果怎么样? 段嵘:我们第一期节目的收视是1.4%,这个收视我们很满意。主要是因为郭德纲的知名度,很多观众都想看他主持是什么样子的。郭德纲的优势就是他是相声演员,对于即兴发挥的把握特别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能够及时捉到包袱,找到笑料,善于和人沟通,这些都是他主持脱口秀节目的长处。 新京报:觉得节目还存在什么问题吗? 段嵘:问题就是怎么样用好郭德纲。怎么让郭德纲更好地扬长避短,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掉,现在还只是靠他的个人魅力吸引观众。 郭德纲毕竟不是主持人,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就是故事大王,嬉笑怒骂。 新京报:郭德纲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段嵘:现在只录了几期节目,所以他对整场节目的控制把握能力还看不出来。 新京报:和其他脱口秀节目相比,《星夜故事秀》的特点是什么?就是郭德纲吗? 段嵘:我们是一直想把节目做成“相声脱口秀”,有北京特色的,比如节目中的很多话都是北京话,相声语言也很多。我们不会再做一档《今晚》或者《东方夜谭》,希望有些新的风格,就是把传统和时尚的元素结合起来,因为郭德纲本身也是一个这样气质的人,他的传统相声说得很好,同时他又加了很多现代无厘头似的幽默在里面。 新京报:和国外的脱口秀节目相比,你觉得国内脱口秀的差距主要在什么地方? 段嵘:我认为没有可比性。像国外节目对政治开玩笑这些咱们是做不了的。 ■业内访谈 高博(《今晚》主持人) 脱口秀目前在国内还不是主流 新京报:你看过郭德纲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吗?会觉得相声演员入驻脱口秀节目会给常规主持人带来一定的冲击吗? 高博:我听说过,但还没看。冲击谈不上,主持人不是学来的,它是一个很杂拌的职业。只要一个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会说话,别人喜欢看,不烦他,就行了。 新京报:《今晚》虽然只开播了一年多,却一开播就很快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你认为《今晚》和其他脱口秀节目相比,特点是什么? 高博:是在乎观众。我们的很多素材,包括图片等都是观众提供的。其实节目要想有进步,一定要有变化,但不是那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比如我们会加大一些咨询和服务类的信息。 其实这样一档节目,能耍的就是主持人和嘉宾,但在形式上其实就是四菜一汤,花样再翻新也只能是这样,所以我说的“变”不是伤筋动骨的“变”,顺其发展,然后不断给观众新鲜度。 新京报:从《今晚》现在的播出效果来看,达到了之前预期的效果吗? 高博:与预期还是有一段距离。脱口秀节目目前在国内还不是主流,像访谈节目现在已经大行其道了,任何频道都有一两个。脱口秀节目全国数的出来的就那么几个,市场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 新京报:与国外相对宽松的电视节目制作空间相比,国内脱口秀节目会不会受到这方面的限制? 高博:脱口秀是有不同的流派的,一类是纯滑稽节目,就是主持人一个人主持,一类是幽默轻松的,还有一类是只拿政治开玩笑,现在国内的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是第2类,做得像杂志一样。我个人对中国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还是很乐观的,我觉得目前国内的脱口秀节目发展得很好,在良性发展中。 刘仪伟(《东方夜谭》主持人) 在国内做脱口秀节目没什么压力 新京报:你看过郭德纲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吗? 刘仪伟:我看到报纸的报道了,但是还没有看过。我觉得大家应该忘记郭德纲的职业,就看他的脱口秀,而不是把他当做相声演员在主持。 新京报:《东方夜谭》可以算是国内最早一批比较成熟的脱口秀节目,你觉得《东方夜谭》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地方是比较大的问题吗? 刘仪伟:优势应该是在它的单口部分,就是对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节目在结构上没有问题,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视角问题,不能总用一种方式看待分析问题,这样时间长了观众也会厌倦,对于一件事,最好能够多角度,提出多层面的方法。 新京报:这问题好解决吗? 刘仪伟:好解决也不好解决。好解决就是团队不断换人,换新鲜的血液,不好解决就是不一定能换到合适的人。 新京报:欧美的脱口秀节目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和他们相比,咱们特有的客观环境会不会对脱口秀节目的限制比较多,不利于它的发展? 刘仪伟:国外是每天直播,在大剧场,现场有观众,一般是下午先把要讲的段子小规模说一遍,看看反应,晚上直播,这样投入很大。至于现在国内的客观条件不是借口,因为这个环境对于任何节目都是一样的,美国的节目是什么都能说,但所有的节目都是这样。我反倒觉得在国内做脱口秀节目没什么压力,因为同样类型好的节目不多,竞争压力没那么大。 新京报:你觉得国内脱口秀节目现在有什么共性的问题吗? 刘仪伟:共性的问题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脱口秀节目是以说为主,但在说之前要想,这个“想”要形成惯性。这个问题不是像综艺节目改版那样,改变节目的样式可以解决的。 |
|
|
|
选稿:胡静
来源:人民网 |
|
 |
|
|
|
|
|
|
 |
独家对话中国性家教第一人 |
|
 |
排行 |
|
|
|
|
 |
口述实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