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短信高考必败?是迷信莫理 |
|
2006年6月4日 19:22 |
[我要留言] |
|
本是一条祝福高考顺利的短信,但该短信不仅规定了转发指标,结尾还有句“如果不发,高考必败!”。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年级的小怡(化名)看着手机里接二连三收到的这条信息苦恼不已。针对越发越频繁的此类“祈考”短信,心理专家提醒考生:高考靠的是实力,考生千万别理会这些迷信短信。
为发信息辗转难眠
小怡收到的第一条“祈考”短信是她11中的好友发来的:“今天是高考祈考日,壹福贰禄叁寿肆喜伍财陆路神仙都来保佑你,你要转发五个好友,六月高考定能如愿,如果不发,高考必败!不得不信!”收到后她就转发了出去。“本是好心希望大家考好,但‘如果不发,高考必败’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发给好朋友时,我就把那句话删掉了。但就在今天上午,我又收到了5条同样的信息。”再收到这种信息时,小怡决定不再转发。可到了晚上,她就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我不知道该不该
发。虽然知道这是迷信,但要考试了,我们都希望考好。”最后她还是把信息发了出去。小怡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关掉了手机。
好友因短信闹别扭
记者在该校采访时了解到,某文科班61名考生全部收到过此信息,且收到的频率随着考试的临近越来越高。小婷(化名)前天收到信息后没有修改就转发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小西(化名),她希望小西能和自己考进同一所大学继续成为好朋友。但小西收到信息却狠狠责备了她,小西觉得这条信息其实暗含了“诅咒”的成分。小西因此和小婷闹了两天的别扭。
运营商称无法过滤
重庆市一通讯运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一般SP(短信服务提供商)发短信,都使用固定的服务代码,因此,这些短信和SP、通信商都没有关系。另外,该运营公司告诉记者,目前对短信的过滤,仅限在短信内容涉及个别敏感词汇时,还没有专门的对这类恶作剧短信进行过滤的系统。
专家提醒:这是迷信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张仲名教授针对此类情况分析道:这是一种迷信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始作俑者是摸清了考生此时迫切希望考好的心理,把高考能否考好归纳于一种潜意识中的命运、运气和某些不稳定因素的左右;从心理学方面讲,考生收到此类短信容易把非常时期不稳定的情绪爆发出来。张教授建议考生别信这类短信,一笑而过即可。 |
|
选稿:吴晨
来源:重庆商报 |
|
|
|
|
|
|
|
|
|
|
 |
山西左云矿难 |
|
 |
画说九州 |
 |
|
北理工爆破物库房爆炸 |
中国专家破解百年数学难题 |
雨过天晴瀑布迷人 |
|
|
|
 |
深度·聚焦 |
 |
|
|
|
 |
科教中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