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公平、平等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的经济和政治不平等,会破坏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减贫潜力。以“人人机会均等”为基本定义的公平性,不仅本身是目的,而且往往刺激更多和更具成效的投资,从而导致更快的经济增长。“公平性与追求长期繁荣是相辅相成的”;“不公平的体制会造成经济代价。”因此强调,公平性应成为任何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减贫战略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 读这些内容,有振聋发聩之感。其真正的分量在于,以详实的资料、可信的逻辑让人们意识到:“不平等”原来并不只是个人发展的障碍,而是与整个社会的快速、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有关,是整个社会的陷阱! 以前,有不少人总是模模糊糊地认为,“不公平”只是权利范畴的问题,某些群体所遭遇的“不平等”,只是对他们个人的发展、幸福有影响,是一个伦理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并不大,对整个“大局”是无碍的。而在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就“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些认识也不同于世界银行报告中这个结论。比如就曾有观点认为,适当的阶段性的“不平等”、“不公平”可以提高效率,从经济上衡量,或许还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而报告中认为,由于不公平的体制倾向于保护有权有势者和富人的利益,往往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中间和较贫困的群体难以发挥他们的才能,社会丧失了很多创新和投资的机会,整个社会的效率因此而降低。如果说,世界银行报告中的这一规律揭示是正确的,那么,这对我们当前的改革如何继续推进,就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