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5日消息:8月27日,隨著最後一批19輛新款公交車抵場付運,遼寧省本溪市的公交車輛在近四年內已全部換成新車。而如果按老思路靠政府撥款買車,市民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四年前,本溪滿街都是“老公交”,車況差、車速慢、車容舊,市民抱怨乘車難。據市公交總公司辦公室主任蔣宏介紹,公交企業靠政府補貼過日子,除去人喫馬喂,每年隻能購置一、二十臺新車,更新率在5%左右。到1996年初,全市286臺公交車中60%到了報廢期,仍在超期服役,每年還要支付大量的修車費用。
變“眼睛向上找市長”為“眼睛向外找市場”,本溪市公交總公司的領導動了腦筋。他們了解到,全國公交車生產廠家較多,市場競爭激烈,隻要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可以用賒賬的方式購買,然後再通過新車產生的利潤還清車款。經過積極的市場運作,1996年,他們從吉林用首批付款、餘額分期的辦法運回了118輛新車。而到1998年,他們與瀋陽瀋飛集團客車廠簽定的合同則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120輛車一次到位,運營後每月付款30萬元,5年付清全部車款,其間產生的利息由車身廣告補償。去年和今年,他們又用同樣的辦法先後從省外廠家開回34臺和81臺新型大巴。而今,更換一新的本溪公交車以其色彩亮麗、車型新穎、乘坐舒適,成為鋼城街道上道道流動的風景線。車好車快,吸引了眾多市民加入“公交一族”,公司的票款收入增加了,而車輛費用卻大大降低了。據了解,因經營狀況良好,該公司每月支付給廠家的購廠款都能及時到位,信譽遠播,企業的再生產已步入良性循環。
相關新聞報道
上海五百輛“黑煙”公交車待“退休”
全國公交車今年更新5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