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5日消息:對臺農業合作實驗區的重點區域福建省東山縣經過近10年發展,崛起一批創彙型種植業、創彙型水產養殖業、創彙型農副產品加工業支柱產業,使農業經濟實現了外向型的跨越。
據了解,這一格局是以對臺農業合作與交流為突破口,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業綜合開發的結果。來自海峽兩岸(東山)農業合作實驗區的資料顯示,目前,東山縣已建立7個創彙農業基地。1999年,農業總產值達16﹒43億元,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產值7820萬美元;農產品的商品率達95﹒2%,居全國縣級前茅。
東山縣近幾年提出了“發揮海的優勢,突出臺的特色”的發展創彙型農業思路,積極發展對臺農業合作與交流。圍繞良種引進、技術引進、資金引進,他們舉辦東山•臺灣農業經濟技術懇談會,邀請臺灣農業專家來東山交流指導;同時建立創彙農業區、農牧漁品種引進區、水產養殖合作區、水產加工貿易區等合作交流基地,吸引臺商前來投資。
東山縣農業辦公室主任林文楚說:“對臺農業合作與交流直接改變了東山的農業產業結構,加速了東山外向型農業的形成和發展規模。”據統計,截至目前,這個縣已先後引進130多種臺灣優良蘆筍、水產、水果、蔬菜、禽畜等良種,經過篩選在當地推廣的優良果蔬品種30多個,面積達3萬多畝;引進臺灣農業項目55個,利用臺資3120萬美元。
蘆筍產業發展成為種植業的支柱產業。東山縣成功引進臺灣3個蘆筍品種;並引進推廣施用臺灣生物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新技術,提高蘆筍的單產和品質。全縣蘆筍種植面積達3﹒5萬畝,已占耕地面積的一半。1999年產量近3萬噸,出口創彙近3000萬美元。
水產養殖業向高優化發展。東山灣水產養殖合作區近年來制定“鮑魚島”建設規劃,從臺灣引進九孔鮑進行陸上工廠化育苗;又從臺灣引進塑料盒弔養技術,實現工廠化養殖。1999年,鮑魚養殖面積達21萬平方米,產量1082噸。全縣已規劃集約化工廠養殖鮑魚1500畝,鮑魚養殖將發展成為一項年產值10億元的支柱產業。
農副產品加工業迅速發展。截至目前,臺商在東山已創辦了33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到資額2996萬美元,1999年產值共達3﹒5億元,出口創彙4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