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2月5日報道:春節剛過,許多單位的人事部門又開始忙於應付那些衣冠楚楚上門來的大學畢業生,或者翻閱那一份份裝幀精美的學生簡歷。某單位人事處的一位負責人感嘆:現在大學生找工作,真舍得花本錢。
焦蕊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她說,從去年秋天起,就有許多人為找工作做各方面的準備,包括著裝。有的外地學生,家庭條件不好,就在外面找兼職掙錢,為的是能買一部手機和一套像樣的西服,因為這樣找工作成功率也許更高一些。她們班17名學生,現在絕大部分有手機,最次的也買了尋呼機。作為女生,在包裝上的內容就更豐富了:有的花八九百元買一套“艾格”或“阿桑娜”品牌職業套裝,有的到專業美容美發店燙個頭需要三四百元。就是照相也要去專業的影樓或者有名的照相館。畢業生的簡歷一點也不簡單,不僅印刷精美,而且厚達數十頁。如果加上手機、呼機等通訊工具和其他一些化妝品之類的,每個學生為求職平均花費3000元左右,高的甚至四五千元,超過一個普通學生一年的學費。該校一名姓董的學生告訴記者,北外的學生找工作主要面向一些涉外單位,因此形像十分重要。再說,一輩子就找這麼一次,多少錢也得花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專業的胡彬經過數次面試和考核,終於與深圳華為科技公司簽下合同。招聘現場先是學校禮堂,後來干脆搬到友誼賓館。在這樣的地方進行面試,胡彬與其他面試的學生一樣,自然非常注重自己的形像,西裝革履,一點也馬虎不得。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有一天上午要面試9個人,男生一水兒的西服領帶,女生則全是標準的職業裝。有的學生擔心,其他方面能順利過關,就怕在形像上喫虧。據了解,為給用人單位留下好印像,有的學生甚至臨時借錢購買服裝。北京電信局人事處的蔣小姐連續多年到高校招聘畢業生。她說,今年應屆畢業生與過去相比,確實更加注重自己的形像。相對來講,文科學生要比理工科類學生更講究,理工科類畢業生顯得更實在一些。從簡歷上看,有的制作得相當精美,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當然,最明顯的是,所有的學生都在通訊工具上舍得投入,相當一部分人擁有手機,呼機人人都有。
盡管如此,從用人單位來講,形像固然重要,但多數用人單位要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對這種現像,某著名高校學生處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如此花錢包裝自己,一方面說明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學生們懂得了如何在短期投入與長遠收益中進行抉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校和社會在對學生的擇業指導上還需要進一步細致研究和探討,片面追求外表的擇業觀應引起重視。畢竟,用人單位最看重的還是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外表上包裝得再好,如果能力不夠,就算暫時有個好職位了,最終也會被淘汰。 (作者 張靖 實習編輯 聶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