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1日消息:浙江省晚粳(糯)稻育種攻關協作組日前宣布,“九五”期間選育並通過省級審定的晚粳新品種16個,晚糯新品種2個,這些新品種成為浙江省晚粳糯稻主栽品種,促成了浙江省晚粳糯稻品種的又一次更新。這一“九五”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同日通過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
據科技日報報道,以嘉興市農科所、浙江省農科院為主組成的由中國水稻所、浙江大學以及寧波市農科所、紹興市農科所等11家單位組成的這個協作組,5年來以提高單產為主攻目標,致力於種質資源創新、育種技術創新、育種思路創新和推廣模式創新,在育種和推廣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晚粳新品種秀水63,在全國區試畝產達487﹒39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7﹒45%,累計推廣面積800多萬畝。航育1號晚糯新品種,畝產416﹒5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4﹒1%。據省種子部門統計資料,這18個晚粳糯新品種在浙江省內推廣1950萬畝,在長江中下遊晚粳稻區推廣面積達2295萬畝,育成的其它品種推廣面積2389萬畝,按平均增產5%、每畝增產20公斤和稻谷現行價每公斤1﹒2元計算,共創經濟效益15﹒92億元,約為總投入160萬元的1000倍。 (作者 宦建新 朱德其 編輯 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