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3日消息:浙江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博士傅國勝和單江教授近日稱,在海內外首次發現了復極離散度增大是CHF患者猝死的最重要預測因子,這使得心髒性猝死變得可以預測和監控。
這是他在日前公布的一份題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髒性猝死預測因子”的研究報告中宣稱的。
傅國勝博士和單江教授通過對一百六十三例中重度CHF患者進行全面的臨床評價,前瞻性地發現:復極離散度高的患者心髒性猝死率也明顯增高。
這為CHF患者提供了檢測是否容易發生心髒性猝死的一項簡便方法。
這項發現還從兩個方面糾正了目前存在的不科學不安全的臨床用藥方法:
一是作為CHF的常規治療,利尿劑、擴血管藥對改善病情有效果,但過度使用會導致血壓下降,不利於患者的遠期生存率;
二是CHF患者室性早搏極為常見,並不預示患者可能發生心髒猝死,因此沒有必要使用較為強大的抗心率失常治療。
中國著名心內科專家、中華心血管學會副主任委員胡大一教授認為,該項研究既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又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屬海內外領先水平。 (記者 阮加文 編輯 齊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