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3月1日報道:新經濟的熱潮最近有些被淡忘。網絡股被股民爭相拋售,連媒體的報道也逐漸少了。新經濟似乎遭遇了重大危機。最近,有兩則消息引人深思:一方面,網民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又以驚人的速度衰落、倒閉。
一項調查表明,有幾百家網絡公司不符合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的起碼要求,有隨時被摘牌的危險。納斯達克5%的上市公司極有可能在近期被清理出場。盡管納斯達克官員拒絕證實類似警告,但調查表明,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不符要求的公司竟有257家之多。納斯達克的中國概念股至2月27日,除中華網收盤價在5美元外,新浪隻有2﹒44美元,網易2美元,搜狐1﹒22美元。
即將到來的納稅登記截止日將使家產百萬的美國網站老板們難堪。因為,他們手裡的股票價值還不夠納稅,他們“燒”了太多的美元,他們將成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網絡泡沫的破滅及納斯達克指數的重挫,使得“新經濟”的光環黯然失色。2001年,網絡經濟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美國學者邁克爾•曼德爾認為,科技周期取代了商業周期成為新經濟最主要的特點。科技繁榮結束的早期信號由以下3個因素決定:科技股下跌與科技支出減緩同時出現;科技產品價格下降率減緩;風險資本和新股票上市數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電子商務研究室的副研究員荊林波博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當今,把網絡公司看作是網絡經濟的主體、以為﹒com公司可以擎起一個新世紀的想法是愚魯的,事實上互聯網不再屬於一個特定的行業,它屬於成千上萬個公司所跨越的上百個行業。網絡經濟的主體應該是: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便利、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和向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的傳統公司;研制、生產、銷售或提供互聯網和網絡公司所需設備、軟件及其服務的制造商和服務商。也就是說,隻有傳統公司利用網絡技術改造價值鏈,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互聯網經濟纔能有足夠的支撐。隻有傳統企業的覺醒,纔會對網絡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從長遠來看,傳統企業與網絡企業的界限將日益模糊,未來的傳統企業必將吸納網絡技術及其他新技術,嫁接成為新型的企業。
荊林波認為,中國互聯網經濟和美國有很大的不同,美國的互聯網經濟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全面成熟的條件上的,叫做“瓜熟蒂落”。在發展互聯網之前,技術的保證是第一位的,沒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和技術成果的支持,互聯網根本談不上有什麼“經濟”。而中國的互聯網不同,屬於“催生”,也就是說在沒有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就匆匆地要迎頭趕上了。
荊林波博士在預測今年網絡公司的發展時說,今年,至少有10家著名的網站會有類似於合並、兼並、收購、倒閉等情況出現,至少有300家名不見經傳的小網站會倒閉。不過他指出,網絡發展到今天,“網絡經濟”或者叫“新經濟”的變革,在中國根本就還沒來呢!中國的信息化纔剛剛開始,發展新經濟的潛力還是巨大的。 (選稿 王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