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3月2日報道:據了解,眼下有相當部分中小學生不喜歡穿著學校統一訂制的校服。這是為什麼?日前,筆者隨意詢問了幾所學校的30多位學生,他們大膽地說了許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款式獃板
現在中小學生的校服款式,基本上都是運動裝式,個別學校的高中學生是采用西裝式,而且尺碼隻有特大、大、中、小4種,常常不是衣短褲長,就是衣大褲緊。用一些學生的話說:校服埋沒了女生窈窕的曲線,遮擋了男生動感的風采。因為校服款式的一致,已成為無性別服裝,不論男生女生,穿上後一律是圓鼓鼓、松塌塌的沒個朝氣。
二、顏色單調
校服的顏色單調、老氣,也是這部分學生不喜歡穿的原因之一。一學生說:都講我們是祖國的花朵,那我們的校服就應該是多姿多采, 紫嫣紅的。可實際上,校服所選的顏色,或是黑、白相間的,或是藍、白相間的,或是紅、黑、白相間的,或是藍色的,就這幾種,豈不既單調又老氣?!為何在顏色上不能百花齊放呢?
三、質量不高
在調查中,說“校服質量差”的學生也不少。學生們說:我們穿校服就怕運動。一個學生笑著給筆者舉例子:“有次在操場上做廣播操。沒有想到,‘出洋相’的事都在那天踫上了,真湊巧了。當做伸展運動時–––‘啪’的一聲,一同學的扣子掉了一粒;當做跳躍運動時–––‘哧’的一聲,旁邊一同學的褲縫拉開了四寸多長。”
部分校服的質量差,還體現在縮水大和褪色快。
四、價格過高
現在逛逛商場,四季的服裝都在打折,二三折的都有。可我們的校服呢?單的也要賣七、八十元,鼕裝要賣100多元一套,一件夏天的T恤也要賣幾十元,你說是不是太貴了點?而且一個學生起碼要買夏裝、秋裝和鼕裝三套,這對許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 於是,不少中小學生呼吁:改革校服的款式,增加校服的顏色,提高校服的質量,降低校服的價格。
筆者認為,這些學生的呼聲,值得有關部門認真聽取,以研制出中小學生更喜歡穿著的校服,適應21世紀學生的審美情趣。 (作者 邵天駿 選稿 陳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