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級講師對“減負”走向誤區的擔憂 東方網3月12日消息:“現在許多人片面地理解學生‘減負’,這對教育質量的提高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隱患。”近日在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高級講師王沛清委員對“減負”在一些學校走向誤區深為擔憂。
王沛清說,目前不少學校的“減負”出現令人憂慮的傾向:借口“減負”隨意刪減教學內容;借口“減負”隨意修改教學計劃;借口“減負”隨意減少教學時間。甚至,“減負”成為個別教師工作不負責任,降低教學要求的理由。據一位家長反映,他的小孩念小學五年級,數學課沒有任何作業,任課老師認為,學生多玩一玩就開發智力了。
王沛清憂心忡忡地道:“‘放羊’式的教學,最終受害的是學生。一些學校普遍反映去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學生質量差。這種現像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說明正確對待學生‘減負’,防止教育質量滑坡,已經迫在眉睫。”王沛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減負”的科學、正確含義。
“首先,省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修改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計劃,調整教學內容,堵住加重學生負擔的源頭。”王沛清說,“通過對湖南省學生負擔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後,可以看到學生的負擔並不是都重,而是分配不合理:學習負擔重,生活負擔輕;腦負擔重,手負擔輕;左腦負擔重,右腦負擔輕;機械記憶負擔重,主動思維負擔輕;心理負擔重,接受挫折教育負擔輕。‘減負’應該減掉阻礙學生健康成長、摧殘學生身心的不合理負擔,而不是減去所有的負擔。”
“其次,對老師來講,‘減負’不是提倡‘放羊’式的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增大啟發力度,使學生學得更主動、更活潑;‘減負’也是不取消考試,而是要求改革考試的內容與方法,使考試不再變成‘學生的敵人’;‘減負’不是不布置課外作業,而是要制止繁瑣重復的、對學生進行機械訓練的題海。課本上安排的作業,不但不能減,而且要按要求完成。” (新華社 匡樂成 李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