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21日消息:中國國家航天局日前在京宣布,“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正式啟動。這一計劃的實施,對提高我國空間物理研究和空間環境預報的創新能力,提高對航天活動和地球空間環境災害性擾動的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將極大地推動我國地球空間探測水平和空間物理學科的發展。
雙星計劃由一顆赤道區小衛星和一顆極區小衛星組成,這兩顆衛星將運行於目前國際上地球空間衛星尚未覆蓋的地球空間重要活動區。
雙星計劃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探測近地赤道區和近地極區兩個近地磁層活動區的電磁場和能量粒子的時空變化規律,繫統研究磁層亞暴、磁層暴和磁層粒子暴的觸發機制及其對太陽活動和行星際擾動響應的全球過程,建立符合實際的空間環境動態模式,研究相應的預報方法。
據了解,目前正值太陽第23周活動峰年的開始,今後兩、三年將會持續發生一些大的地球空間環境災害性擾動事件,是進行日地空間物理探測和研究的最好時機。這兩顆赤道區衛星和極區衛星將在此期間擇機發射。
雙星計劃是由中科院空間物理學院士劉振興牽頭提出來的,國家航天局和中科院對該項目進行了可行性論證,認為此方案可行。
這一計劃也是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與歐洲空間局(ESA)的一個重要合作項目,是我國第一次以自己創新的先進空間探測計劃參與國際合作。這一合作,不僅可以擴大中國與歐空間在空間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合作規模,還可實現與歐空局CLUSTERⅡ計劃的4顆衛星相配合形成空間探測區域上的優勢互補,提高各自計劃的科學意義。 (新華網 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