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氣像日,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氣像學正是在許許多多愛好者和志願者不斷探索和長期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自然環境復雜、自然災害頻繁的星球,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與大自然抗爭、特別是與氣像災害抗爭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為了認識氣像變化規律、戰勝氣像災害,湧現了許多先驅者,他們以勇氣、熱情和智慧探索著氣像的奧秘,為氣像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長期以來,氣像領域的志願者就十分活躍。早在14世紀,英格蘭的威廉•默爾就連續繫統地對天氣情況進行逐日觀測記錄,觀測時間長達7年之久。17世紀,隨著氣像儀器設備的發明和完善,氣像觀測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653年,費迪南德二世在意大利和歐洲其它地區建立了11個氣像站,組成了第一個氣像觀測站網,為17、18世紀氣像學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許多國家,氣像志願者的工作與國家氣像工作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國家氣像事業的重要力量。西班牙氣像志願者的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1913年,大約有400個志願者工作在400個氣像臺站,他們主要觀測溫度和降雨量,現在則有4000個這樣的臺站遍及西班牙各地;在澳大利亞,志願者與合作觀測者網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1880年底由他們設立的觀測場地就達6000多個,為國家氣像部門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氣像資料,為制作天氣預報和短期氣候預測打下了基礎;在美國,遍及全國的11700個志願天氣觀測者每日向國家天氣局報告溫度、降水等天氣情況,他們的觀測資料成為國家天氣年報的一部分。在南非,150年前就由志願者取得了第一份氣像觀測資料,1898年氣像志願者在南非建立了90個溫度測量站和451個降雨觀測站。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由氣像志願者管理的觀測站多達350個天氣觀測站和4500個降雨觀測站。
此外,各種有組織的志願者活動不僅在氣像觀測方面成績卓著,而且在氣像科學研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853年,航海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就召開了第一次正式國際氣像會議,協調海上志願天氣觀測,為海上氣像觀測提供了可以提高天氣預報和警報準確率的重要資料。今天,在世界氣像組織志願觀測船隻計劃協調下,全球52個國家提供了6700多艘船隻用於觀測和傳輸海上氣像資料(主要包括氣壓、氣溫、海表溫度、風及海洋狀態等),不僅為航海安全和海洋開發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為氣像學家了解海氣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全球變暖和制作準確的長期天氣預報提供了重要依據。
圍繞氣像領域開展的志願者活動,不僅體現在個人和社會對本國氣像事業的支持和參與上,也體現在國際氣像界的密切合作上。為了更好地組織國際氣像合作,世界氣像組織制定了許多合作計劃,如世界天氣監視網計劃、世界氣候計劃、大氣研究和環境計劃、技術合作計劃、教育培訓計劃等,都是建立在自覺自願、互利互惠的原則上。尤其是自願合作計劃,更是充分體現了自願的原則,並使許多國家從中受益。 (新華網 張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