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23日消息:昨日,湖北省誕生了第一張“基因身份證”,它能表明持有者與世界上其他60億人的區別。
這張“身份證”的持有者魯景軒,男性,2000年7月13日出生,現在剛剛8個月大。
這張“身份證”是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基因診斷中心與武漢市公安局共同開發的。
該診斷中心主任周新教授說:“全世界60億人中,與你同時出生或姓名一致、長相酷似、聲音相同的人都可能存在,指紋也有可能消失,隻有基因纔是代表你本人遺傳特性的、獨一無二、永不改變的指征。”
這張彩色的“基因身份證”約是普通身份證的兩倍大。普通身份證上有的照片、出生日期、民族、性別等資料,這張“身份證”上都有。證上文字均為中英對照。
與普通身份證用代表地區、出生年月的一長串數字來編號不同,“基因身份證”的特別之處在於18個用數字表明的基因位點。它們是在人體細胞的遺傳信息攜帶者–––DNA分子的長鏈上選取的。為了與國際接軌,“基因身份證”特意選了18個國際通用的位點。最後一個位點是性別基因。
這18個基因位點的組合,在100億人口中沒有任何兩個人(一卵雙生的雙胞胎除外)是完全一樣的。據了解,中國第一張“基因身份證”誕生於成都,但它隻有9個基因位點。
魯景軒的這張“基因身份證”屬於“嬰幼兒型”,附上了父母的姓名。而“成人型”的“基因身份證”沒有這一項。
小景軒的父親魯敏翔是該院檢驗科醫生,母親是武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師,夫妻倆都很樂意送給孩子這樣一份具有前沿科學特征的“特殊禮物”。 (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