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27日消息:連戰當選國民黨直選主席後,大公報刊發了臺灣大學哲學繫教授王曉波撰寫的一篇評論,以下是此文內容:
三月二十四日,國民黨直選主席,連戰以百分之五點七九投票率及百分之九十七得票率,當選主席。我們除了恭喜連戰的當選外,更恭喜連戰,李登輝有空打高爾夫,沒空去投票,正式與國民黨割袍斷義。這個潛伏在國民黨內,「自爆」國民黨,挾持國民黨失去政權的「老皇民」,在報完了國民黨光復臺灣之仇後,終於把國民黨還給了國民黨,國民黨總算獲得了自由,這難道不是更值得恭喜的事嗎?
連戰當選國民黨主席與李登輝不同,李登輝接任的是創造臺灣經濟奇跡的「中華民國」執政黨的黨主席,連戰接任的是遭李登輝「自爆」而以「黑金」污名被趕下臺的在野黨的黨主席。連戰負有國民黨浴火重生或泡沫化的責任,可謂道路艱難,任重道遠。
經過黨員直選後,連戰的黨主席權力得到了百分之五十六點一六的黨員確定,這 高的黨主席直選的投票率和得票率是民進黨望塵莫及的,這也表示了全體國民黨黨員在失敗之後「化悲憤為力量」,把黨的再造和復興托付於連戰了。
擺在連戰眼前的任務,首先就有三項,一是團結現有的國民黨內部;二是整合被李登輝「自爆」了的原國民黨;三是重新爭取臺灣民眾及海外僑胞的認同。要團結內部,整合同志,爭取認同,連戰就必須覺悟到現在的國民黨與以前的國民黨不同。以前的國民黨有錢有勢,要官有官,要錢有錢,當然有人自動來巴結和逢迎;今天的國民黨是一條失寵了的癩皮狗,人見人嫌。
整合已被李登輝分裂了的國民黨同志,確實是件艱難的工程,但連戰如能「成功不必在我」的無私,在今日三黨聯盟的基礎上,新的國民黨整合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們還認為連戰必須做到以下三點,纔能完成上述三項的任務。
一、總結國民黨的歷史經驗。「文革」後中共都在黨內做出「歷史總結」,纔開創了鄧小平開放改革的局面,創造了今日大陸蒸蒸日上的形勢。連戰也必須做出國民黨的「歷史總結」,纔能開創出國民黨的新路線。國民黨的「歷史總結」應該包括二次的國共合作和內戰,及光復後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以及「李登輝路線」。以便建立「團結臺灣、兩岸和解、民族復興」的新路線。「歷史總結」必須嚴肅而認真的檢討國民黨在歷史過程中所產生反正兩面的成功與失敗的科學原因。這個歷史總結不能太倉促,至少以一年為期,集合各方學者提出客觀而科學的檢討,再由黨內通過,做為全黨的準則。
二、恢復國民黨歷史的自信心。做出了國民黨的「歷史總結」後,國民黨應發揚其成功的歷史經驗,推翻滿清、北伐統一、抗戰勝利、光復臺灣、臺灣經濟奇跡,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多少國民黨員懷著「復興中華,解救人民」的悲願,為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包括今天大陸中共也不能否認的「黃埔軍魂」,是如何的「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雙十節、黃花崗紀念日、臺灣光復紀念日,臺灣的皇民政權不再會以為「國定紀念日」,國民黨至少要訂為黨定紀念日而大書特書。
尤其是因地制宜,國民黨為恢復歷史的自信心,更當發揚日據時期臺胞抗日史,以及國民黨人自一八九七年臺灣興中會楊心如開始,羅福星、蔣渭水、翁俊明、賴和、郭國基、李友邦、謝東閔、黃朝琴 為臺灣光復奮鬥犧牲的光榮歷史精神。另外,也應包括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等抗日愛國的事跡,還有林獻堂、連雅堂(連戰之祖父)、洪月樵等在異族統治下堅持中華文化的民族氣節。
國民黨隻有回到臺灣人民和臺灣歷史的精神,纔能喚起民眾,團結民眾,纔能與分離主義作忠奸之辨的奮鬥,纔能在臺灣「浴火重生」!
三、恢復國民黨主義的自信心,「主義」是思想,是理論,是理想,是主張與知識的結合。國民黨的失敗,不在於主義的失敗,而在於未實踐主義而失敗。北伐成功、抗戰勝利不是遵照孫中山「國共合作」的指示而成功勝利的嗎?國共內戰的失敗不是違反孫中山「國共合作」的指示而失敗的嗎?抗戰勝利後,如果不迷信武力重啟內戰,而結束軍政,由訓政而憲政,實行民生主義的「耕者有其田」,在大陸會被推翻嗎?
光復後,如果真正建設「三民主義的新臺灣」,會有「二二八事件」嗎?如果四九年退居臺灣後,不實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能穩定農村發展經濟嗎?能有臺灣的「經濟奇跡」嗎?沒有「經濟奇跡」,憑戒嚴就能有臺灣的政治穩定嗎?
中國的和平統一是孫中山「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訓。一九七九年,中共宣布「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之後,國民黨失去民族主義原則,以為依賴美國還可以頑抗中國統一的潮流,還拋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蔣經國逝世前雖有密使接觸,但為時已晚,形勢已不能扭轉,而讓李登輝鑽空子,臺獨坐大,國民黨失去政權。國民黨難道不是違反了孫中山的主義而失敗的嗎?
國民黨能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纔能恢復歷史和主義的自信心,國民黨有了自信心,民眾纔能對國民黨產生信心,國民黨纔能「團結內部,整合同志,爭取認同」,纔能進而「團結臺灣,兩岸和解,民族復興」。 (編輯 趙師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