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3月28日報道:家長不願買,學生不願穿,是校服多年來存在的尷尬狀態。為規範市場、確保學生裝工作統一規範、有效地進行,北京市於去年推出了《北京市學生裝管理辦法》。但是究竟效果如何呢?
日前,筆者在石景山區中秘友誼小學門前采訪了一位送孫女上學的老大爺,一提起孫女的校服他不禁滿腹感慨:“我孫女上四年級,身上的這套校服藍不藍白不白的,顏色很老氣,而且設計得也不合理,小孩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衣服這麼緊,跑也跑不開,跳也跳不動,穿著真別扭。再看看校服的料子,都是化纖的,對小孩子的皮膚不好。學校真應該為孩子們多想想,好好請人設計一下,哪怕貴一點也能接受。學校開家長會,家長曾多次提出校服的問題,可就是得不到解決。學校可是一塊淨土呀,不能讓假冒偽劣產品坑學生呀!”與小學臨近的一所中學的女學生對筆者說:“樣式難看,不分男女,缺乏美感,這就是我們的校服,如果我們的校服能像韓國、日本的校服那麼漂亮、帥氣,我們肯定穿。不說別的,就這質量還不如人家一半呢。”旁邊一位男生指著自己的校服口袋對筆者說:“自從我的校服發下來這口袋就一大一小,褲腿也是一個長一個短,像這種情況我們班還有好幾個呢。也不知學校在這裡玩了什麼把戲,一套鼕季的運動服要88元,夏季的汗衫短褲也要45元一套,其實學校隻要求我們定衣服,但並不要求必須穿,你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學生和家長對校服有如此的不滿,而學校也是一肚子怨氣。海澱區一所小學的李老師說:“校服是由教育管理部門統一要求定制的,統一指定廠家,我們也沒辦法。隻有一套,這一套包括白襯衣長袖短袖各一件,馬夾、長褲、女生的裙子、外套制服和領帶。現在的學生都追求時尚、個性,校服的樣式難看,顏色單一,而且質量差,學生都不愛穿,所以學校也就不要求每天必穿了。”北京某所中學的校長對筆者坦言:“對學校而言,校服是個老大難問題,家長不願買,學生不愛穿,可教育管理部門又要求學校必須定,校方夾在中間實在為難。我們真希望有關部門能想個三全齊美的辦法近早解決這個問題。廠家大多是指定的,我們選擇餘地不大。此外考慮到部分家庭的經濟狀況,北京校服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一年一換,而是幾年纔更換一次,對於長身體的學生來說,校服不合身是必然的。不過學生對校服的不滿並不意味著校服應該退出校園,設計得好,符合孩子們心理的校服還是有市場的。”
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每個家庭平均用在子女校服上的花費是600多元。看來學生校服市場的確蘊涵著無限商機。一位知情人透露,校服制作大都由學校自行與服裝廠聯繫,由於市場缺乏管理,不少校服質量問題突出。中學生校服出廠價約25元一套,賣到學生手裡時已是80元–100元,這中間三四倍的差價,可謂本低利高。這些校服料子差、價格貴、做工粗,學校自然不會滿意。但是為招攬業務,廠家都會給學校一些回扣,這就讓學校難言了。學校在采購中沒有實行質量監督,以次充好,從中牟取利潤。學校受益,廠家得利,而最終坑的是學生和家長。
有識之士和家長呼吁,要想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有關部門應重視學生用品的監督管理,加大對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唯如此,學生們穿上喜愛的校服纔會為期不遠。 (作者 田則 選稿 黃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