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報3月28日報道:2000年11月13日凌晨3時左右,豐城市段潭鄉上湖村委會中團村發生一起兇殺案,村民劉茂貴一家4口被殺死在家中。劉茂貴35歲左右,生有一女一男,女兒13歲,兒子6歲,都在學校念書,妻子在家務農並開了個小店,劉茂貴則以殺豬為生。平時,劉與村裡人關繫較好,沒有與人結怨。
公安人員現場勘查了劉茂貴的兩層樓房:一樓廳堂是小商店,東側是臥室,廳堂東牆邊放著一輛摩托車。摩托車油管被割斷,汽油淌了一地,櫃臺上電話機線被割斷,話筒耷拉下來,臥室門洞開,4具血淋淋的尸體倒在床上和地板上,雪白的牆壁上有許多噴濺的血點,臥室裡箱翻櫃倒,滿地衣物,滿目狼藉,慘不忍睹。
滅門慘案迅即傳開,引起人們恐慌。公安部、省、市領導高度重視,公安部賈春旺部長,省委副書記黃智權對此案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盡快偵破此案,公安部將此案列為全國重大案件之一,予以督辦。
五十人組成專案組
當日上午8時,豐城市公安局接報後迅即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公安局長陳荷明為總指揮,政委熊夫梓,分管刑偵工作的副局長李濟春、副政委劉仁德、刑警大隊長鄒金平為副總指揮的50人專案組。專案組對現場作技術勘查,現場周圍訪問、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排除了情殺、仇殺的可能性,認定“11•13”案是一起以劫財為目的的搶劫殺人惡性案件,作案人員應為3人以上共同作案。據此,專案組確定了案件的偵查方向:一方面對有作案動機、具備作案條件、有劣跡的人員,特別是兩勞釋放人員進行排查;另一方面對周邊鄉鎮近年來未破的搶劫殺人盜竊案件進行梳理、比照,找出與“11•13”案有相似特征的情節,圈定罪犯的活動範圍。經過梳理分析,專案組發現“11•13”案與其他幾起入室搶劫案有驚人相似之處,據此,認定兇犯是段潭、白土一帶人。專案組立馬決定:數案並查,並重點排查兩勞釋放人員。
“老狐狸”露出水面
為摸清全市“兩勞人員”底數,專案組發動全市33個鄉鎮、分局派出所摸排了各轄區內受過公安機關打擊處理的人員共3869名,並調派人員奔赴全省18個勞教、勞改單位調查“豐城籍兩勞人員”1784名,且逐一登記造冊,人人見面,個個排查。轉眼間,21世紀第一個春節就要到了,人們議論紛紛,說“公安局快成糧食局了,派出所快成糧管所了”,專案組壓力越來越大。有30多年警齡、18年局長生涯的總指揮陳荷明更覺肩上的擔子重如山、沉如鐵。省公安廳廳長丁鑫發也多次指派省廳同志指導破案。各級領導和偵查員一起打地鋪、睡稻草,堅持在破案一線。
2001年3月2日,專案組在排查中了解到一條重要線索:案發前,白土鎮中山村袁國洪的一個宜春牢友曾在袁國洪家逗留過一段時間。案發後,袁國洪、袁斯強及宜春牢友突然下落不明。袁國洪、袁秀平、袁斯強、袁友洪4兄弟曾因糾紛打死過人,袁斯強、袁國洪、袁友洪3人都被判刑勞教過。這一情況引起指揮部高度重視,決定對袁秀平幾兄弟建專案特情。就這樣,綽號“老狐狸”的袁秀平終於露出水面。
雷霆出擊擒頑兇
專案組對袁氏兄弟展開暗中調查,掌握了大量線索。經特情(俗稱“線人”)反映,袁國洪的宜春牢友名叫徐建文,家住宜春麻紡廠。指揮部立即派人到宜春,通過徐建文的朋友了解到徐建文、袁國洪兩人的BP機號碼,同時查出徐建文在廣州落腳。指揮部立即派出追捕組。3月6日,專案組特情反映,袁秀平躲藏在秀市鎮雷坊村其嶽父家中,當晚專案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抓捕。3月7日,追捕組在廣東番禺將徐建文抓獲,隨後又將袁國洪、袁友洪收入法網。
經審訊,袁秀平供述了作案經過:11月13日,袁秀平等人到秀市鎮踩點,準備實施搶劫,但沒有瞄準目標。路過劉茂貴家時,見劉家蓋有兩層樓,開有小商店,當天傍晚還宰了兩頭豬,便斷定劉家有錢,夜晚便與袁國洪等人商議對劉家下手。深夜3時許,袁秀平等4人翻後院、爬陽臺進入劉家,直接踢門入室殺死被害人,爾後翻箱倒櫃
據袁秀平的供述,公安人員終於挖出了以袁秀平為首的帶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團伙成員已有11人被抓捕歸案,骨干成員均為袁秀平家族成員。自1995年以來,這一團伙蒙面、持刀、入室作案19起,對掙扎反抗的受害人全部殺死,共殺死11人,殺傷1人,搶得現金11.2萬餘元,金銀首飾折幣1萬餘元,全部贓款被他們喫喝玩樂揮霍一空。
“11-13”案是豐城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刑事案件。豐城警方廣大公安民警經過113天艱苦卓絕的日夜奮戰,終於鏟除了以袁氏兄弟為首的黑惡勢力。廣大市民聞訊,歡欣鼓舞,人心大快。 (作者 熊慧平 餘海堂 塗傳輝 劉燕萍 選稿 黃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