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洪水和諧共處 東方網3月29日消息:一部運用最新的流域資料、貫徹新思路編制的《長江流域防洪規劃報告》,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於近日完成。它標志著長江流域防洪體繫將有調整,並將對流域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1998年大洪水過後,長江流域出現了新的水情,同時考慮到三峽工程的作用及影響,及時修訂長江流域防洪規劃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99年3月,水利部要求長江委按照1998年國家頒布的新《防洪法》全面展開規劃工作。
根據防洪出現的新情況,長江委將人與洪水和諧共處,人給洪水以必要的出路,洪水不致人以巨大災害,大力加強非工程措施建設,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思路貫穿始終。在防汛體繫中增加了“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等內容。在工程規劃中,對堤防按新的規範要求劃分了等級。
針對社會關注的分蓄洪區問題,《報告》按遠近結合,分期實施的原則,提出了近期需要重點建設的城陵磯附近區100億立方米分蓄洪的建設規劃;同時提出了在三峽工程建成後,遇相當於1954年洪水仍然需要使用的荊江分蓄洪區等應該安排建設,其他分蓄洪區作為遇超標洪水的規劃保留區。河道整治除根據現狀存在的問題按規劃實施外,應進一步考慮三峽工程的影響,特別是荊江河段,需大力加強坡耕地的改造,做好水土保持。
據專家介紹,按照此規劃實施,長江流域將逐步建成以堤防為基礎,三峽工程為骨干,干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相配合,結合水土保持等措施以及其他防洪非工程措施構成的綜合防洪體繫後,可顯著提高長江防洪標準,避免遇特大洪水時可能發生的毀滅性災害,對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姜誠王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