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人口所所長 翟振武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圓滿成功,它不僅查清了過去10年來人口變化的各種結果,而且查清了新世紀起跑線上我國的人口國情,為21世紀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基準數據。
1.人口增長速度繼續放慢,2035年左右總人口將達到零增長。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的公報,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時,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達到126583萬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總人口增長了11.66%,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已經降到1.07%,和1982年到1990年兩次普查間的人口增長速度相比,下降了0.41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已經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進入了世界人口低增長行列。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進行了五次人口普查,1964年到1982年兩次普查間人口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人口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10%,此後,人口增長速度持續下降。在人口增長速度下降的同時,平均每年人口增長的絕對量也同步下降。1964年到1982年兩次普查間,平均每年淨增人口高達1742萬人,1982年到1990年兩次人口普查間,平均每年增加人口下降到1569萬人,1990年到2000年兩次普查間平均每年增加人口已經降到1279萬人。由於中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已經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的內在自然增長率已經為負值。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人口統計室的預測,今後中國人口增長速度將會繼續下降,到2035年左右中國大陸總人口將達到零增長。
2.未來最高人口數估計不會超過15.5億人。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人口統計室,在90年代後期,曾對21世紀的中國人口發展前景做過預測。根據預測結果,到2000年12月末中國大陸的總人口為12.70億人,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非常接近。按照預測中方案的設想,中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保持在90年代後期的水平不變,總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最高值14.42億人,然後開始下降。按照高方案的設想,中國婦女普遍生兩個孩子,總人口將持續增長到2045年,達到峰值15.5億人。因此,如果能使中國婦女的生育水平在本世紀內穩定住,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中國大陸未來的最高人口就不會超過15.5億人。
3.城市化速度加快。
比較幾次普查的結果,盡管統計口徑不盡一致,但總體顯示出中國的城市化速度正在加快,城鎮人口比例從1982年的20.55%增加到1990年的26.23%,增長了5.68個百分點。“五普”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城鎮人口比例達到36.09%,比1990年增長了9.86個百分點,速度大幅度提高。可以預計21世紀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4.人口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
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初中程度的人數由23344人上升到33961人,上升了45.5%;具有高中程度的人數由8039人上升到11146人,上升了38.6%;具有大學程度的人數由1442人上升到3611人,上升了150.4%。初中、高中和大學程度的人口均有大幅度增長,尤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增長幅度為最大。據統計,到1998年,我國就有各種民辦高等院校1000多所。
受高等教育人數的增加和比例的提高,標志著我國勞動力隊伍素質的提高,為我國知識經濟和現代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纔保障。當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占比重仍然較低,發展教育事業仍然任重而道遠。
由於越來越多的地區逐步普及了初中教育,加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大為增加,我國總人口中受小學教育的人口比重明顯下降,每10萬人中擁有小學程度的人數由1990年的37057人下降為2000年的35701人,下降了3.7%。
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還表現在文盲率的大幅度下降上。同1990年相比,我國人口文盲率由15.88%下降為6.72%,下降了一半多。與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已屬於低文盲率國家。
僅僅是在50年前,我國人口的文盲率還高達80%。今天,我國的文盲率能夠下降到10%以下,是多年來我國政府始終重視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並致力於掃盲工作的結果。據統計,從1990年到1998年,全國各地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學習班和掃盲班,掃除文盲4094萬人,超額完成了90年代年均掃盲400萬人的國家規劃任務。
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看到,盡管我國的文盲率已經下降到了一個較低的水平,但與發達國家以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在掃除文盲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是較低的文盲率,仍然有著8507萬的文盲人口絕對規模。如此大規模文盲人口的存在,將始終是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堅持抓緊抓好掃盲工作,盡快掃除文盲,特別要防止青少年文盲的產生。 (人民日報 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