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長途隨身通,打美國長途每分鐘僅需0﹒33元人民幣!”最近,類似的廣告頻頻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引人注目。這種新的通信方式與IP卡有何區別?如此低廉的價格是否會對傳統長話業務造成衝擊?
據了解,這種“國際長途隨身通”和人們熟知的IP卡一樣,都是網絡電話(internetphone)的一種。事實上,在網絡電話這個大家族中,還有許多比IP卡便宜得多的方式。最早出現的是電腦到電腦的方式,通話雙方在電腦上裝上特殊軟件後,隻需支付市話費和上網費便可打國際長途。受雙方都要使用電腦的局限,現在這種方式還難以走入千家萬戶。不久,一些廠家推出了一種叫PP卡的玩意兒,可以實現電腦到電話的通話,除去上網費用,打美國長途每分鐘隻要0﹒38元人民幣。而“國際長途隨身通”更方便,它的功能類似於平時上網用的調制解調器,完全不用搭配電腦,使用普通電話就可打廉價的國際長途,包括上網費,每小時僅需3美元。
網絡電話為何如此便宜?專家透露,由於通過因特網傳遞語音,與傳統電話相比,省去了國家和地區間的大筆通訊費,有的還免去了部分或全部的電話落地費,最低的費用僅相當於IP卡的1/10。
這種價格優勢是否會對傳統長話業務造成衝擊,甚至最終取代傳統業務?這個問題已經引起業界的普遍關注。從目前看,網絡電話受網絡狀況影響較大,還普遍存在語音延遲、使用不便等缺點,普及受到一定限制。在我國,目前隻有獲得許可證的運營商纔可提供網絡電話業務。受這個規定的限制,目前國內尚無“生產國際長途隨身通”的廠家,上海市場上出售的這類產品其實是進口貨,因此,暫不會對傳統國際長話業務產生重大影響。從長遠看,隨著IP骨干網的深入建設和技術的發展,這些缺點會得到逐步解決。據IDC預測,到2005年,IP電話將占全球電信流量的30%,增長潛力不可低估。 (市場報 陳春艷 吳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