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網絡版3月29日報道:不要總以為中國人表達情緒都比較含蓄,有調查發現,目前 港青年受西方文化影響,他們情緒外露的指標甚至要超過西方青年。這是 港中文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近日得出的結論。
港中文大學的心理學繫梁展鵬副教授介紹說,去年就開始進行的這項調查以315名平均年齡為20歲的大、中學生為調查對像,研究目的是為了了解現在青年願意在他人面前表達喜、怒、哀、樂情緒的程度以及與他們身心健康的關繫。結果發現,該批青年與同齡的美國學生表達情緒的指標一樣,甚至輕微偏高。換句話說,他們願意在外人面前表達自我情緒的程度,比美國青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梁展鵬還講了一些相關情況,說這次調查對像主要為女生,而女生一般比男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得出的整體指數偏高;另一個原因是 港已經成為非常西化的城市,因此 港青年在他人面前表達情緒的方式已經變得不再含蓄。
不過梁副教授表示,願意表達情緒並不代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與表達情緒過後是否出現自責等內心掙扎的情緒有更直接的關繫。他強調,研究發現真正影響青年身心健康的,並不是是否願意在他人面前表達情緒,反而是與表達喜怒哀樂後,是否出現怕得罪人、後悔、自責等內心掙扎有關。若內心掙扎越多,則自尊心和對生活的滿意度越低,焦慮、心跳、失眠、憂郁、出手汗的情況也會越多。
梁展鵬認為,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當培養出“靜下來,想一想”的思維方式,令自己不受自責、焦慮情緒的操縱。他說,研究還發現,個人身心健康與表達宣洩情感的程度並無明顯的關繫,而中國人“以和為貴”的忍讓、寬恕的修養和美德,可能反而是醫治現代人情緒病的另一個良方。 (作者 花子 選稿 王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