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刮痧,是指一種民間治療某些疾患的一種方法。就是用銅錢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處,使局部皮膚充血,減輕病情。目前,這種民間醫方在中國許多地方特別是農村依然被使用,正在全國各地上映的電影《刮痧》就以此為題材,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踫撞,故事中反映出的刮痧的是非,也重新引起了關於中醫藥現代化的話題。
近年來,隨著整體醫學的快速崛起,以及“回歸自然”、“綠色消費”浪潮的興起,國際上出現了“中醫中藥熱”,但中醫藥在國際市場的處境卻極為嚴峻。目前,世界草藥產品年銷售額已高達120億美元,其中歐洲的草藥產品銷售額居全球之首,約為60億美元,而我國中藥的年出口額僅為6億多美元,隻占國際植物藥貿易額的3%。日本的“漢方藥”年總產值已超過1000億日元,僅津村“順天堂”一年的銷售就相當於我國中藥產品年出口總額。
中醫藥現代化作為推動中醫藥發展的一個口號,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什麼是中藥現代化?內涵十分豐富,既有理論問題,也涉及到標準、方法、工程技術等實踐問題,牽涉到醫學、藥學、農業科學、資源保護、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方方面面。
陰陽五行、奇經八脈等語言,連現代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聽不懂,就不要說外國人了。中醫要走出國門,首先中醫藥理論要有新發展,堅持“繼承不泥古”的原則,而是在實踐中完善和發展。同時也要研究、學習和接受國外關於天然藥物的理論,創造條件對一部分中成藥按天然藥物的理論和標準進行改進。例如,現在正在申請美國有關部門審批的一些中成藥等,都是這種改進的積極探索。中醫診斷和中藥銷售,最好用現代的醫學語言解釋和說明。當然,中醫和西醫的理論體繫是完全不同的,但在臨床實踐中將中西醫很好地結合起來,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纔能突出中醫藥的科學性。俗話說,“丸、散、膏、丹,神仙難辨”,中醫藥要現代化,技術要有新突破。名優中成藥的生產技術現代化是中藥國際化的重要前提,要根據不同品種的生產需要,采用高效提取、分離、純化等技術提高中藥質量水平,如超臨界萃取、大孔樹脂吸附分離、超微粉碎及細胞培養等等。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不同需求,將多種技術組裝配套,繫統集成,並通過自動控制和在線監測技術,實現穩定與可控,優化生產,提高質量水平。在這方面,我們要解放思想,不能因為中藥材成分復雜,中成藥多為復方制劑就認為古方不能改、不能動,這是一個自我設置的很大誤區。例如,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對復雜的中藥大復方制劑主要的有效物質及其相關性進行研究,如果主要的有效物質是一種或少數幾種,則可以其有效成份制定大復方制劑定性定量的質量標準,這纔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科學地闡明大復方制劑的內涵,這是從技術上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的途徑,也將為中藥大復方制劑化大為小、化繁為簡、變說不清為說得清創造條件。
國家經貿委有關負責人不久前強調說,中醫藥現代化的重要標準是國際化,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接受中藥是中藥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國際化也是現代化重要的檢驗標準之一。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實踐,證明了傳統中醫學的確是行之有效的,但中藥要想走向世界,讓文化和歷史背景完全不同的其他國家和人民認識、了解、接受中醫藥,那就要從理論和實踐上及具體的質量標準上適應大多數國家的共同要求,這是國際化的關鍵。 (新華網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