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29日消息:中國科學家最新科研成果表明,中國人極有可能起源於非洲。中國科學院最新出版的一期《科學通報》上刊登了這一研究成果。
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人類群體遺傳學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通過對涵蓋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近一萬個男性的Y染色體進行檢測,結果在所有的樣本Y染色體上都發現了一個突變位點M168G--而這個突變位點大約在不早於七點九萬年前產生於非洲,是一部分非洲人特有的遺傳標記。
“我們采取了排除法的研究方式,希望能在大範圍的中國人群樣本中尋找到沒有M168G遺傳標記的人,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發現一例。”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復旦大學和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金力教授說:“我們認為這是目前支持‘中國人非洲起源說’最強有力的證據。”
目前學術界關於中國人的起源主要有“非洲起源說”和“獨立起源說”兩種觀點,“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各地的現代人(包括中國人)大約在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然後走出非洲遷往世界各地,成為現代人的祖先。“獨立起源說”則認為中國的現代人是由居住在中國的直立人進化而來的,四、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是中國人的祖先。
一九八七年,美國科學家通過對線粒體DNA研究提出了人類起源於非洲並向其它地方遷移的學說。一九九八年,北京、上海、湖南、雲南等地的十四位權威遺傳學家,利用微衛星探針繫統研究了遍及中國的二十八個群體,以及五大洲民族群體間的遺傳關繫,發現亞洲人基因遺傳物質的組成成分與非洲人相似,首次為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學說提供了重要的遺傳學證據。
此後,中國科學家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合作,通過對遍及東亞、東南亞、大洋洲等地的八十八個人群樣本的Y染色體進行對比分析,再次證明了亞洲人類起源於非洲,並具體指出了亞洲東南部是人類走出非洲後大遷移的主要“驛站”,一部分非洲人從亞洲東南部往北遷移到達中國,越過長江進入華北和東北亞,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人體共有二十三對染色體。其中,Y染色體是由父繫遺傳的一種性染色體,由於在人類遺傳過程中不會出現重組,因此能穩定而豐富地記錄人類遺傳信息,通過對Y染色體的研究,能較為直接地揭示人類起源和演化的過程。
“我們目前隻研究了中國人群的Y染色體上的遺傳標記,並不能完全排除中國人獨立起源的可能性。”金力教授客觀地分析說:“隨著人類基因研究工作的進展和新的遺傳標記不斷發現,我們將繼續對人體二十二對常染色體和女性的X性染色、以及線粒體DNA進行研究,以最終揭示中國人的起源之謎。”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