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30日消息:從北京市經委獲悉,到2005年,北京工業將按照規劃初步完成區域布局調整,基本解決規劃市中心區內基礎工業企業比重過大、戰線過長的問題。屆時,北京城區將形成一個合理有序、層次分明的工業“版圖”。
––三、四環路以內的110戶污染擾民企業5年內將全部遷出,轉讓占地面積426萬平方米;城市中心區將建成符合首都特點,包括食品飲料、文體用品和工藝美術等8個行業的都市工業體繫。
––四環路以內為工業營銷、研發機構和對外交往的窗口。
––四環路沿線是以軟件、集成電路、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為主的環京高新技術產業帶。
––郊區縣為產業定位分明的現代加工制造業基地。其中,北部和東北部的昌平、延慶、懷柔及密雲等國家重點生態環境區縣,以汽車、電子信息、環保產業為主導產業;南部和東南部以石化、機械、環保設備和光機電為主導產業;西郊和東南郊為原材料工業基地。
截至1999年5月,北京市內工業企業達783戶,總占地面積占規劃市中心區面積的8.74%。此前,北京市提出的布局調整目標是,用3到5年時間使這一比例降至7%。
據介紹,北京城區工業和城市功能之間的矛盾產生於60、70年代。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北京實施了以解決污染擾民為目的的企業搬遷,並組建了十多個分布於郊區縣的工業科技園區,為實施統一布局調整創造了先期環境。 (新華社記者 餘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