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30日消息:“活人少地耕,死人占良田”,這一度是陳舊殯葬方式在一些地方造成的惡果。“九五”期間,我國加大殯葬改革力度,重殮厚葬的陋習逐步被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新風尚所代替,與此同時,各地還開展了平墳還田活動,近年來共平掉舊墳墓1億多座,擴耕還田100多萬畝。
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是我國殯葬改革的重要內容。殯葬文明新風首先從經濟較發達地區吹起。“九五”之初,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火化率接近100%。此後,其他地方火葬方式普遍開展,殯葬基礎設施面貌明顯改變。1996年,全國有殯儀館1283個,火化率達36%。2000年,全國有殯儀館近1400個,火化率達到44﹒8%,超過民政部定的40%的目標。親人逝去,骨灰撒入江河湖海或是深埋、植樹,成為人們寄托哀思的新的理想方式,因亂埋濫葬造成的青山白化現像由此消失,大量耕地被節約下來。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殯葬管理工作已初步納入法制化軌道,各地對殯葬改革的深遠意義有了進一步認識,人民群眾實行殯葬改革的自覺性顯著提高。“十五”期間,民政部門將繼續深化殯葬改革,加強規範化管理,實現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