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在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堅持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注重深入基層,求真務實,認真解決當前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是西安市開展好“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的基礎。起初,一些基層干部認為“三講”教育剛搞過,現在集中時間學習怕影響工作。針對這種情況,西安市委采取學習中央有關精神、動員輔導、請專家講課、深入區(縣)農村面對面聽取農民的意見和建議等措施,幫助干部深刻理解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學習過程中,各地普遍采取封閉辦班、開放式教學、認真研讀原著等辦法以保證學習質量。
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同學習教育活動有機結合,促進農村各項工作的開展,是學習教育取得明顯成效的關鍵。西安市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鄉鎮干部作風飄浮,缺乏為農民辦實事的誠心;部分干部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沒有新思路卻忙於“催糧要款”;還有個別干部好大喜功,作表面文章求“政績”,甚至貪圖個人享樂、公款喫喝娛樂等,這些問題成為導致干群對立、關繫緊張的主要因素。為此,西安市委引導全市各級干部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把功夫下在辦實事、求實效上。堅持增收減負一起抓,讓農民得到實惠;轉變職能辦實事,密切黨群關繫;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干部自身素質,改善干群關繫。藍田縣是中組部確定的全國七個農村黨建聯繫點之一,在學習教育活動中,對各職能部門制定的土政策、資金和人事管理使用情況逐項清查。縣供電局撤銷了各鄉鎮主管的電管站28個,實行規範管理,清退富餘人員289人,僅此一項減輕農民負擔69萬多元,受到農民的歡迎。
西安市把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為農民服務的意識,貫穿於學習教育活動中,緊密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力求在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環境上取得實效。西安歷史上有“八水繞長安”之說,農業資源豐富,氣候條件獨特。但近幾年有些區縣農業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不高,農民增收速度比較緩慢。市委、市政府領導深入農村,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分析研究市場,對鄉鎮企業、種植業、養殖業分片分類進行結構調整,把特色種植、養殖、乳業、無公害綠色蔬菜作為重點發展產業。長安縣的楊莊、韋兆等6個鄉鎮啟動了以種植烤煙為龍頭的農業結構調整項目,縣煙草專賣局派駐17名技術員,無償投資40多萬元,幫助這幾個鄉鎮建起了優質烤煙基地。目前,西安各區縣在“三個代表”學習教育實踐中,普遍結合各自實際,在解決農民“盼增收,缺技術,怕市場”的問題上,做了扎扎實實的工作,受到農民的歡迎。
西安市委還明確提出,“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搞得好不好,關鍵在“一把手”。市、區(縣)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鄉鎮黨委書記和區(縣)直部門黨員主要負責人既是學習教育的重點對像,又是組織本單位“學教”活動的直接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學教”活動負全面責任,帶頭學理論,帶頭對照檢查,帶頭進行整改。“學教”活動責任制的落實情況作為考核干部工作實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市委12名常委人人都建立了聯繫點。為強化督促檢查,市委還成立了由市級老干部為組長的6個檢查指導組,各區縣委成立了由區縣領導為組長的督查組,每個階段對學習教育活動進行隨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還從市、區(縣)、鄉黨政機關抽調千多名干部,組成工作隊,深入到170多個鄉鎮的1000多個村幫助工作,從群眾最盼望的事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事改起。 (新華社3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