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30日消息:世界銀行近日發表報告認為,東亞地區將克服美國經濟增速放慢和技術需求減緩的影響,2001年該地區多數國家GDP平均增長率將達3%到7%左右,預期中國將再度成為該地區增長最快的國家。
盡管各國發展不平衡,但世界銀行預測2001年對於東亞地區的主要經濟體來說將是在1997–––1998年金融危機後連續穩步增長的第三年,從而也證實了世行去年發表的關於東亞地區已開始復蘇的觀點。
世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副行長孔傑忠指出,東亞地區出現持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東亞各國的財政狀況遠好於四年前。
他說:“今天的東亞已不再是昔日金融爆發危機的情形了,實際工資具有競爭力,出口和電子行業已積累了相當利潤,儲蓄、經常帳戶順差和外彙儲備都有所增加。”但孔傑忠也強調有6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由於金融和企業結構重組的步伐緩慢,且質量令人質疑,降低了國內外工商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
其次是盡管貧困狀況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東亞地區仍有將近一半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兩美元。三是面臨的困難超過預期,使得結構改革、司法改革和公共部門改革迫在眉睫。另外,其他社會發展目標進展緩慢而不平衡,突出表現在教育和衛生方面。
還有是城市、農村和海洋環境在危機前就遭受過度開發,危機後由於政策上的忽視使得問題更加嚴重。最後是在開放貿易和投資方面有待於在世貿組織的框架內做更多的工作,同時進一步增進地區一體化。
孔傑忠說,盡管東亞各國的情況比四年前有所好轉,但還不能高枕無憂,尤其是銀行和企業結構重組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重點。經濟增速放慢的前景對於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所有政策制定者應該是一個信號:該地區尚有一個龐大的未完成的改革日程,隻有在這些關鍵領域裡穩步持續的進展,纔能吸引足夠的投資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中國證券報 童第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