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基因現在比當年的.com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透過現像,我們不難發現,基因技術的大部分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真正能夠實際地為人類造福還要靠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我們離真正的基因時代還有點遠。
3月28日,一場有關基因技術成果產品展示會在上海舉行,為上海的市民更好地理解基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何時出“溫室”?
像當年的.com一樣,現在基因又是熱點。但是,透過熱點,能夠直接服務於人類的基因距離我們其實還有點遠。
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的王志勤在記者采訪時說,雖然現在人類基因組的測序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但現在談及基因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有什麼立竿見影的用途,還為時尚早。因為由一個問題又會產生更多新的問題,基因的真相大白於天下的時間表恐怕還是會推遲。
雖然現在也有一些應用基因技術生產的藥品,但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專利申請或者實驗室階段,真正進入臨床實驗並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批量上市的可謂鳳毛麟角。
面對令世人談之色變的艾滋病,王志勤預測,應用基因技術,估計可以在5年以內研制出艾滋病疫苗,但也僅僅是對進一步抑制艾滋病有一定的作用,遠遠不能說達到根治的效果。王教授回國以前,曾經在美國研究艾滋病多年,是這方面的專家。
高血壓是困擾很多中老年人的疾病。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組成的課題組已經成功地定位了一處高血壓易感基因的精細位點。取得了這個成果以後,對於進一步治療高血壓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是,距離真正應用同樣還是有一段比較遠的距離。正如同南方中心常務副主任、該項目負責人黃薇教授所說的一樣:“這隻是多基因研究的第一步,以後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現在爭議很大的轉基因食品,在國外已不鮮見。但在國內,老百姓即使想喫轉基因食品,恐怕還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對於轉基因食品,中國政府十分謹慎。迄今為止,我國隻有轉基因抗蟲棉獲得國家基因安全評價的商業化安全生產許可,目前還沒有一例涉及大宗糧油作物和轉基因食品的生產許可。真正能夠被老百姓喫到嘴裡的國產轉基因食品隻有甜椒和延熟西紅柿兩個品種。
因此,現在就想喫到帶有牛肉味的西紅柿,長著犄角的茄子,恐怕還要等一等。研究中心的王志勤教授說,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如何,現在不能一概而論,還需試驗和研究。據王志勤介紹,美國對轉基因食品市場化的態度較為寬松,而歐盟已經規定,從1998年起食品零售商必須在標簽上標明其中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
離老百姓似乎有點遠
雖然基因的話題現在很熱,但是老百姓對此又是什麼態度呢?在這次展覽會上,記者發現,將近10000米的展會現場裡,幾乎沒有普通市民參觀,清一色是專業人士。難道老百姓對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話題不感興趣?記者隨即做了一個小型的街頭隨機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對基因的話題都表示關心,對於基因的良好發展前景表示了樂觀。但也表示自己對於純粹的基因技術不太感興趣,在還沒有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產品的時候,基因離自己還比較遙遠。
有些人對現在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表示關注,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超市裡買到的進口食品,比如啤酒、水果、麥片等是否轉基因食品或者含有轉基因成分,因為這些商品的標簽上也沒有標明。
大部分人顯然對於克隆人的話題更感興趣,特別是有關的一些倫理和法律問題。他們對於現在科學界的爭論顯得莫衷一是,紛紛拋出了“克隆人在技術上存在困難嗎?”“中國的克隆技術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之類的問題。
看來,對於廣大百姓來說,至少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的基因成果對他們來說還有點遠。
基因研究讓人類進退兩難
困惑一:如何保護隱私權是基因研究在法律方面遇到的最大難題。假如掌握了一個人遺傳密碼的醫生確診一個現在20多歲的人50多歲時會患一種致命的疾病。那麼,誰應該知道這個消息呢?他本人?他的親屬?還是他的老板或是他的保險公司?如果有一天,雇主在決定雇用一個人之前首先要了解他的遺傳基因概況,根據DNA結構,這個人不合適從事某項工作,那麼,雇主是否有權取消他的應聘資格?保險公司該不該因為某人被診斷出將在若干年後患病而拒絕為其保險?
困惑二:有關基因的知識是否會被人濫用,是否會被用來制造具有超常智能或體能的“超人 也是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此外,誰又能確定這項醫學的進步不會淪為一小撮“精英人士 的專利,導致研究的重點被放在解決諸如禿頂、肥胖等美容問題上,而不是解決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健康問題?
世界各國加緊在這一領域的立法與合作,希望各國都能遵從人類生物倫理學標準。
我國也召開了由部分科學家參與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專家座談會,對人類基因研究對未來社會可能產生的巨大衝擊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並呼吁有關政府管理部門科學制定和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 (青年報 3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