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快報6月2日報道:12月18日-21日,中國性學會2000年性文化與傳媒學術及工作會議在廣東韶關丹霞山召開。會議期間,記者無意中得知了一個既令人興奮又頗感意外的消息:本次會議的主辦地,廣東韶關丹霞山擬於明年斥資500萬元興建全國第一個旅遊景區性博物館––中國廣東丹霞山性文化博物館。
丹霞山:天然性教育基地
丹霞山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仁化縣境內,方圓280平方公裡,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地理學中“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據介紹,丹霞山除了以紅色山群著稱外,也被稱為“天然裸體公園”,其得名源於山內一些裸露的人物和人體性器官。如高28米、直徑7米、外型酷似男性生殖器的陽元石和洞高4﹒3米、洞最寬處75釐米、洞深4米、外型酷似女性生殖器的陰元洞。此外還有雙乳石、裸體睡美人等與性文化有關的奇石。
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計生委副主任張楓在這次性學年會上毫不諱言丹霞山是天然的性教育基地。他認為,性崇拜至今仍是世界範圍內的一種文化現像。雖然它的形式和內容經歷了長期的歷史變化,但它仍然通過文化傳承中的教化作用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丹霞山中“性與生殖文化”與自然美景、獨特地貌的結合,使人們在欣賞中得到性文化熏陶,的確可以說是一絕。
管委會:要搞“性教育旅遊”
“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把性文化引入丹霞山,使性與旅遊兩種文化在這裡得到最佳的結合,讓前來參觀的人們都能受到科學的性文化熏陶!”說到在丹霞山上建設性文化博物館,丹霞山管委會書記張標兵顯得很激動。他認為,丹霞山搞性博物館是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體。他自豪地告訴記者:丹霞山擁有世界難得一見的天然性文化條件,如逼真的陽元石、陰元洞,這為建設性博物館提供了“地利”;韶關市對建設性文化博物館給予了大力支持,市委常委專門為此召開大會,敲定建設性博物館的決議。加上劉達臨教授的指導,這些都為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人和”;而此次在丹霞山上召開中國性學會年會則提供了“天時”。
據了解,建成後的性文化博物館將分為古代性文化歷史展示、當代性知識教育、圖片展、器具展及錄像放映等多個部分。其中古代性文化歷史展示將按照古代朝代的更替,展出不同時期中國的性文化。而圖片、器具展則會擺放古代遺留下來的性圖騰、性工具、春宮圖等。據介紹,部分展品將會通過復制或向民間征集獲得,而博物館也會對參觀的旅遊者進行年齡限制,部分展館隻向18歲以上人士開放。據悉,有關方面還準備在這裡開設性研究所和青少年性教育基地。
張標兵表示,建性博物館是希望旅遊者不隻單純停留於欣賞“性石頭”,而是通過向自然景區注入性文化,使景區性內涵更加豐富,最大限度地讓遊客獲取性知識,懂得性科學,受到性教育。他相信,把性文化與旅遊文化有機結合,可以開創出一種獨特的旅遊模式。
性專家:性教育的突破口
身為中國首家性博物館創始人,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劉達臨先生在聽說丹霞山要建性文化博物館時感到非常高興。他認為這種設想不僅表明了各級領導對性教育觀念的轉變,也顯示出中國性文明建設步伐正在不斷加快。
劉教授認為,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對於“性”問題仍是“猶抱琵琶半遮臉”,性教育大門開得太小,國民總體素質不高,加上一些領導“談性色變”,延緩了性教育的步伐。據他介紹,他於去年在上海開設的中國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雖然坐落在商業旺地,但由於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前來參觀的人並不多,一年下來也就萬餘人。
劉達臨教授稱,在丹霞山這個擁有特殊地理環境的地方建性文化博物館,既有利於提高丹霞山自身的性文化含量,也有助於人們樹立科學的性觀念。 選稿:彭金鳳 來源: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