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6月2日報道:在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變化中,與其相伴隨的是中國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危險因素的變化。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1世紀心血管病預防策略研討會上,阜外醫院的武陽豐教授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近20年來,我國的冠心病發病率一直呈增長趨勢,大多數人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也呈持續的快速上升趨勢。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末,中國醫科院阜外醫院的專家在35歲到59歲的中年人群中,先後進行了3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呈持續的快速上升趨勢,體重超重率一次比一次高。到90年代末,男性有23﹒5%的人超重,女性更高,為28﹒5%。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也是越來越多,高血壓患者四五個人裡就有一位。專家們據此預測:我國中年人群今後10年冠心病的發病率男性將增加26%,女性增加19%。腦卒中發病率增加更多,男性是42%,女性是13%。
根據15年來對25000多人的分析,醫學專家首次提出了中國人的血壓、血脂和體重指數的適宜水平。即收縮壓<110mmHg,舒張壓<75mmHg;血清總膽固醇(TC)介於140-179mg/dl;體重指數(BMI)在19-23之間。隻有這些指標在上述範圍時,中國人的心血管病發病以及死亡危險纔會最低。
面對21世紀面臨的心血管病的巨大挑戰,專家們提出了我國對這一疾病的預防策略。他們提出要綜合預防,沒病的人要防病,已經患病的要防止進一步加重。全國各地都要控制高血壓和開展戒煙行動;經濟發達地區的人要控制超重和肥胖以及血脂異常,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堅持我國傳統膳食的優點,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據悉,該成果是中美心血管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的一部分,這一合作歷時20年,由中國醫科院阜外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共同完成。兩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對於與我國相似的發展中國家制定合理預防規劃也具有價值。 選稿:娟子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張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