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3日報道:繼.COM之後,寬帶成為最熱門的話題。隨著骨干網、城域網和社區網的建設不斷完善以及應用於“最後一公裡”的幾大接入技術的出現,寬帶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近。然而,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業界人士,對有關寬帶的一些問題仍有疑惑。
寬帶費用能否降下來
影響寬帶在中國發展最嚴重的問題可能還是中國用戶用不用得起寬帶的問題。
從各家的數字來看,目前國內用戶要享受寬帶服務,大約每個月需要支出100元。對很多居民來說,100元一個月的付出還是很高的。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寬帶收費,迅速擴大用戶群體,是解決寬帶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哪種接入方式更好
目前主要的寬帶接入技術有以太網、ADSL、CA-BLEmodem和光纖等幾種,幾種技術各有所長,那麼未來的寬帶接入,究竟是一種技術獨霸天下還是多種技術各據一方?
摩托羅拉寬帶通訊部大中華區總經理梁基國認為,關鍵是看哪種服務提供給用戶的好處多,用戶付錢後覺得值得。阿爾卡特(中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佩和認為,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基於現有的接入媒介的技術。北京藍波萬維繫統公司趙明總經理認為,把網絡引入到中國的每一個家庭,不是以傳統的電話網,而是更高的五類線的方式。寬帶產業鏈如何形成談到寬帶的規模化發展,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執行主席吳征博士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生物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產業鏈。他說:“目前,我們對於整個商業模式、營運模式的考慮,對於生物鏈的思路考慮不足。首先誰來做內容?內容有哪些部分?是不是簡單地把傳統電視的內容或傳統網站的內容接入,在寬帶上就能賣得出去?你到底賣給誰?這些人願意花多少錢?接入的媒體是什麼?”中國網通總工程師高級助理高文龍認為,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產業鏈,首先就是合作和共贏。他以中國網通正在建設的.NET為例指出:這個電信基礎設施正在創造一個新的價值鏈。在這個價值鏈當中,我們會給內容服務提供商、業務服務提供商、接入服務提供商以及其他種種虛擬的電信運營商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
寬帶能否救電子商務
寬帶市場的發展並不均衡,設備商和接入商從哪裡收錢比較明了,而內容商的收入就不那麼明了。而內容商有沒有從設備商和接入商那裡分成,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對此,重慶寬帶網於洋稱,很多人混淆了接入商和電信運營商的概念。很多內容不需要小區來建,而需要有一個城域網絡運營商。內容商應該從運營商和接入商那裡分得利益。在吳征眼中,這取決於內容商提供的內容是否賣得出去,“如果還像傳統媒體的方式去整合內容,必然會被時代淘汰。”
而對於電子商務能否在寬頻互聯網絡上盡快贏利,吳征認為,寬頻不光是一個媒體,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小、味道在屏幕上感受不到,很多東西在寬頻網上是很難賣的。
寬帶前景取決消費能力
龐大的人口數量是寬帶賴以發展的基礎。由於中國的城市化程度比起發達國家來說要差得多,因此,中國實際上的可能用戶群是遠遠小於人口數。而且,即使是城市,由於各個城市經濟發展程度和信息化程度有高有低,實際可挖掘的潛力差別也很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用戶的消費能力。張佩和認為,在國內投資寬帶,一定要看整個的投資和回報到底怎麼樣,看看這些用戶到底有沒有能力消費寬帶服務。 選稿:王怡 來源: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