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晨報6月3日報道:世人矚目的撫仙湖水下考古調查活動,今天上午將由央視現場直播。此次直播將披露撫仙湖水下考古的最新進展。今天,晨報記者幾經努力,終於趕在央視直播前將封鎖得嚴嚴實實的“最新消息”拿到了手。
據央視直播顧問組的專家們透露,此次撫仙湖水下建築遺跡考古調查活動所要解答的三個問題是:第一,水下的這些建築遺跡究竟是什麼功能的建築?第二,這些建築究竟產生於什麼年代?第三,它們又是怎麼沉沒在水底?
本次直播活動的專家組特邀顧問、雲南省博物館研究員張增祺今天解釋說,關於這些建築遺跡的功能,有水壩說、碼頭說、祭祀場所說、村落說、城牆說等等,而現在根據彙總來的數據、圖像來看,水壩說、碼頭說、祭祀場所的說法都不存在。那麼,是村落遺址還是城市,現在可以負責任地說,根據現有的證據,不排除它是一座城市,但也有可能是一個大的村落。
對於這些建築遺跡形成的年代,根據這次水底取樣,水下考古隊取到的砌在牆體裡的蚌殼,通過放射性碳素測定,基本可以斷定是不晚於東漢中晚期。
至於這些建築遺跡是如何沉沒水底的,可能是兩個原因,一種是因為地震造成大滑坡,地震引起的強大的動力使得山體滑坡,搶占湖水位置;另一種是陷落,最近的這四五十年,撫仙湖還下降了2米。
有關方面表示,關於撫仙湖水下建築遺跡考古調查還將繼續展開,並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勘探。 選稿:王怡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劉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