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6月3日報道:5月29日,專門為調查美國“梯隊”間諜繫統而設立的委員會向歐洲議會呈交了一份報告,確認負責竊聽的美國國家安全署與其幾個盟國一道,使用“梯隊”間諜繫統在全世界範圍內竊取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這份報告終於證實了一個人們擔心已久的公開秘密,即美國政府一直在從陸地、海底、空中甚至太空竊取別人的通訊,甚至連它的歐洲盟國也不放過。那麼,美國國家安全署究竟是何等組織呢?
總統領銜的間諜網絡
美國政府有一個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組織(簡稱NRC),全面統管情報搜集工作,該委員會主席由總統擔任。在這個委員會的領導之下,有以下幾個部門負責情報的搜集:美國中央情報局(簡稱CIA),負責國外情報的搜集;美國國家偵察署(簡稱NRA),負責間諜衛星的偵察;國防情報局(簡稱DIA),它為國防部的下屬單位,負責領導美國4個軍種即陸軍、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間諜工作;美國國家安全署(簡稱NSA),負責竊聽電話和竊取傳真及電子郵件,主要目標是私人和團體的通訊;美國聯邦調查局(簡稱FBI),為司法部的下屬單位,負責國內情報的搜集工作;另外,美國外交部、能源部和財政部都有自己的調查和情報搜集組織。
戒備森嚴長期保密
美國國家安全署成立於冷戰初期,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但是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對這樣一個正式機構的存在一直予以否認。每當有人問起這個組織時,他們都回答“沒有這個部門”。有意思的是,“沒有這個部門”的英文“NoSuchAgency”中的三個英文詞的字首剛好與國家安全署的簡稱一樣,因此有媒體諷刺說,美國國家安全署的英文名字不是“NationalSecurityAgency”,而是“NoSuchAgency(沒有這個部門)”。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政府纔正式承認。
為了保守秘密,有關方面真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通往設在馬裡蘭州的國家安全署總部的道路,蜿蜒在一個山區,周圍都種上樹木,基本上沒有路牌,外界很難發現。即便外界發現了道路,他們也到不了總部附近。總部周圍警戒森嚴,既有裝置了照相設備的鐵絲網,還有高高的石牆遮擋住人們的視線。在入口處不僅有液壓驅動的汽車擋杆,更有全副武裝的警衛隨時準備阻攔企圖靠近的外人。
國家安全署有雇員6萬名,負責竊取和分析信息以及破譯工作。他們都有嚴格的保密紀律,誰要說出自己的工作就會被判刑。甚至連根本不接觸情報工作的神職人員,也被列入“掌握高度機密人”的名單。發給工作人員看的書面通知上都標著“看後立即銷毀”的字樣。曾有一名房地產開發商在國家安全署總部附近建了一幢11層的寫字樓。由於擔心未來的房客能窺探總部情況,國家安全署干脆在還未完工前就將全部建築物都租了下來。花費雖然巨大,但對於國家安全署不過小菜一碟,他們每年預算經費高達200億美元。
裝備最強大的計算機
世界上能力最強大的計算機被國家安全署用來處理和破譯所搜集的大量信息上。在它的6萬名雇員中,有大量的數學、信息科學、計算機和語言學的專家,其中一些人負責分析,一些人負責破譯。在這裡,世界上所有語種和文字都有人懂。大批的計算機專家,負責研制計算機,並有專門的計算機工廠。這裡有多臺超大型計算機,其運算速度為每秒1000兆次。為了提高效率,他們分配計算機的使用時間不是以秒計,不是以毫秒計,而是以萬億分之一秒計。
冷戰產品升級為“梯隊”間諜繫統
在冷戰初期,美國在美國本土和英國等國家建立了強大的雷達繫統,它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竊取軍事情報。但是隨著冷戰的結束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美國就用它來竊取電話、傳真和電子郵件,以了解私人和商業通訊。他們將這一繫統命名為“梯隊”繫統。歐洲有些人士甚至懷疑,美國將竊取到的經濟情報轉給美國公司,使得他們在投標競爭中獲利。
“梯隊”間諜繫統去年被媒體曝光後,歐洲國家對此非常不滿,歐洲議會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此事。在今年4月份,歐洲議會專門派一個代表團到美國調查。本來事先美國已經許諾,該代表團可以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署會面,了解情況。但就在會談即將舉行的時候,美國方面突然拒絕會見,該代表團隻得無功而返。
貌似強大而洋相盡出
雖然配備了大量高級人纔和強大的計算機,又具有足夠的經費,美國國家安全署也常有失誤而出丑。例如,在1962年古巴危機時,它就沒有發現蘇聯不僅將火箭,而且也將核彈頭運到古巴。而1990年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事件也使美國國家安全署和中央情報局目瞪口獃,出了一個大丑,因為他們事前並沒有發現伊拉克的這一意圖。
更掉價的事發生在1967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這年6月8日,戰爭進入了第四天,停在地中海的美國軍艦“自由號”突然遭到以色列飛機和快艇的攻擊,850枚炸彈擊中了該艦,使該艦起火如同煉獄,造成34名美國人死亡,170人受傷,造價為幾百萬的“自由號”也完全毀壞。奇怪的是,如果外國人損壞美國人一根汗毛時都要大叫特叫的美國政府,這次卻保持了異乎尋常的沉默,很快就接受了以色列政府的解釋,即以色列軍方看錯目標發動了錯誤攻擊。美國政府為什麼采取這種態度呢?在事件發生34年之後的2001年,一名叫巴姆福德的美國作家出版了一本書,在書中他對此做出了解釋。“自由號”是一艘間諜軍艦,事發時,專門從事竊聽的美國洛克希德間諜飛機EC-121,正在其上空盤旋,來竊聽以色列軍方通訊。因此,根據巴姆福德的看法,以色列軍方不是誤炸,而是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們的目標究竟是何等的船隻。而美國政府明知以色列的解釋是借口。但因不願洩露機密,隻好啞巴喫黃連,不作聲張,寧事息人。 選稿:娟子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