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10月12日報道:10月10日,固定著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大型駁船“巨人-4號”在大馬力拖船的牽引下進入巴倫支海的科拉灣。這樣,歷時近3個月、耗資6500萬美元的打撈作業基本結束。
基因檢測官兵遺體
現在,人們迫切想知道仍然留在艇上的106名官兵遺體的處理與辨認問題。對此,俄羅斯海軍新聞局局長伊戈爾•戴戈洛等官方代表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們一定會把每位官兵的遺體辨認清楚。雖然遺體已在海水中浸泡了一年,但可由基因專家通過檢驗基因來進行辨認。
庫艇非打撈不可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沉沒,震驚了全世界。這一事件的發生,使人們開始質疑俄羅斯維持核潛艇艦隊的能力,感慨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可遏止的衰落。所以打撈沉沒庫爾斯克核潛艇,對俄羅斯民心士氣有重大的提升作用。
庫艇沉沒後,俄羅斯軍艦一直在沉沒水域巡邏,每隔一段時間向水中投下幾枚手榴彈,嚇跑那些試圖窺探庫艇武器秘密的外國潛艇。
該艇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威力最強的巡航導彈核潛艇,也是仍在發展中的新型核潛艇,它像征著俄羅斯核潛艇技術的最高水準。對於這樣一艘滿載威力強大的導彈武器、采用高性能反應爐的核潛艇,俄海軍一定要盡其全力把該艇打撈上來。這樣做不僅可以確保俄國家軍事機密,同時,也可將其投入其他使用,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庫爾斯克號上的武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據媒體報道,庫艇上載有22枚“花崗岩”遠程反艦巡航導彈。該型導彈是俄羅斯核潛艇裝備的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被認為是航空母艦的克星,因此備受西方關注。“花崗岩”導彈還從沒有在西方軍事專家面前露臉,俄也從未將此種導彈公開曝光。英國媒體稱,俄政府最近命令海軍加快打撈庫艇,就是因為擔心潛艇上的秘密導彈落入西方情報部門手中。
俄羅斯官方認為,該艇沉沒的真正原因必須等打撈上來以後纔能知道,因此打撈該艇是必要的選擇。
處理核反應裝置和巡航導彈困難重重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艇身運抵船塢標志著更加艱巨的工作即將開始。如何處理潛艇上的兩個核反應裝置、如何拆除艇上的巡航導彈等都是後續處理工作中的難點。盡管俄副總理克列巴諾夫曾表示,如果俄政府對潛艇上的兩個核反應裝置的安全性有絲毫懷疑,打撈工作就不會開始,並說,庫爾斯克號在巴倫支海底沉睡的14個月期間,從未發生過核輻射洩漏現像,但俄方還是派有關專家對船塢所在地及被打撈上來的庫艇艇身內部的核輻射污染指數進行著不間斷的監測工作,並隨時向媒體通報具體的數據。
與此同時,俄原子能部部長魯緬采夫9日也向媒體宣布,駁船抵達目的地後,首先進入庫爾斯克號的將是專門的調查小組。該小組由來自列寧格勒軍區、北海艦隊和軍事總檢察院偵察局的37名代表組成,他們首先要將艇上的所有繫統都重新檢查一遍。
俄專家預計,庫爾斯克號艇身的善後處理工作將分四步進行。首先是排干艇上的海水,包括難度比較大的艇尾排水工作;其次,清理船艙通道上的各種裝置和零部件配料。由於艙內缺少通風和照明設備,因此這一工作有一定的危險性;第三,拆除艇上攜帶的22枚遠程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以及新型高速魚雷等武器設備;最後,將庫艇運到專門的廢舊核潛艇處理廠進行密封並開始清理工作。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庫爾斯克號核潛艇起弔工作順利結束使人們頗感欣慰,但善後工作中存在的潛在危險又為核潛艇蒙上了新的神秘面紗。
相關專題:打撈"庫爾斯克"號 選稿:吳麒敏 來源:深圳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