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還有6天,今天,裝備一新的上海國際新聞中心開始正式啟用,3000多名中外記者將在這裡聚焦中國APEC。
新聞官夏藝這幾天對自己放寬了要求:每天早晨7點到崗,晚上9點回家,比以往的工作時間縮短了3個小時。“這就像是迎接一場考試,在緊張的學習和衝刺後,考前一定要放松和冷靜。”特地換上了一件很休閑的藍色牛仔襯衫後,夏藝顯得自信而從容,沿著新聞區的甬道,夏藝的步速也放緩了。
盡管APEC國際新聞中心已經準備好迎接自遠方來的朋友們,可在夏藝的心裡還是有些不踏實,不知道歷時一年多精心打造的APEC國際新聞中心能否經得起記者們挑剔的目光?他決定親自去新聞區征詢國內外記者朋友們的意見。
夏藝是上海市政府的一名新聞官,他和另外13名預訂組的同事主要職責是打造一個國際級的新聞中心,並在會議期間為參加APEC報道的中外記者提供保障,解決後顧之憂。在這個小組裡,夏藝是組長,因為隻有他參加過1999年上海財富論壇新聞中心的籌建。
“那點經驗現在看來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當時隻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任務。現在這個新聞中心的面積有16500平方米,比當時的新聞中心至少擴大了3倍,而且在設備上的改進也不可同日而語。”建造了一個與國際接軌的新聞中心以後,再回首昔日一步步摸索著走過來的路,夏藝有頗多的感慨。“當初為財富論壇新聞中心準備的電話隻有200多門,電腦還不到100臺,而且也沒有寬帶網,現在的APEC新聞中心基本上是重新搭建起來的。”
“這裡有900多門電話,250臺電腦,100多臺電視,600多個互聯網接口,可容納上千名記者同時工作。在功能和規模上我們肯定將超出上屆文萊APEC的新聞中心。”夏藝向記者介紹新聞中心時如數家珍,語氣中也頗有幾分自豪。
曾經有一段時間,夏藝和他的同事們經常是在整個城市沉睡之後纔回家,而在這個城市還未蘇醒時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同著一幫年輕人迎著晨曦來,踏著夜色去,這讓已逾不惑的夏藝再次燃起青春的火焰。7日晚上舉行的首次大規模合成演練,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5點,夏藝和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隻睡了3個小時就又開始工作了。“沒有人要求我們這麼投入,大家心裡都有一股無形的壓力,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籌建這樣一個大型的新聞中心,沒有經驗可談,隻知道要把每一件哪怕是很瑣碎的事做到最好。”
其實,為了迎接貴賓們的到來,夏藝和那些像夏藝一樣普通的人們已在幕後悄然構建了一個“數字化”的APEC,甚至趁此良機打造了一個嶄新的“數字上海”。在APEC國際新聞中心,他們構建了一個包括海底光纜、陸地光纜、衛星地球站及機動衛星車等在內的多重通信服務保障體繫,新開通的會議電視繫統可與美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15座大城市連接,隨時進行雙向傳送。為滿足APEC會議在全球的電視轉播需要,新聞中心專門增配的數字電視設備及應急機動通信車,使傳送能力達到可同時傳送9路以上的電視信號。
距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召開還有6天,國際新聞中心隻剩下一些細節的掃尾工程沒有結束,而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NHK、新華社等卻已先後入駐新聞中心,並開始認真調試機器和檢測傳輸線路了。下午4點,夏藝沿著新聞區的甬道,一一敲開了兩側辦公室的門,開始征詢意見。有節奏的腳步聲伴著夏藝從容的身影,在甬道裡久久地回響著。
相關專題:2001年APEC會議 選稿:邱曙東 來源:青年報10月14日 作者:魏宗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