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23日消息:由于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保护臭氧层,近年来大气臭氧研究进展迅速。这是记者从今天在拉萨召开的“西藏高原大气臭氧与紫外辐射研究”会议上获悉的。
据与会专家介绍,我国是开展大气臭氧测量比较早的国家之一,30年代至50年代,在上海和北京曾进行过短期的观测。5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了臭氧总量观测工作以及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工作。
从1978年开始,我国正式加入世界气象组织大气臭氧监测网,河北香河、云南昆明两个站提供正规大气臭氧总量观测资料,而近地面大气臭氧的观测与研究从80年代才起步。90年代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建了黑龙江龙凤山、浙江省临安、青海省瓦里关三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观测项目包括地面臭氧、臭氧总量、气溶胶、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等。
近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平流层大气臭氧以至大气柱臭氧总量的损耗已为许多观测事实所证实。90年代初,我国北京、昆明、黑龙江、浙江、青海等地臭氧观测结果表明,当地臭氧总量不断减少。我国科学工作者还利用美国雨云气象卫星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全国臭氧总量都在不断被消耗,同时发现青藏高原6至9月形成了大气臭氧低值中心。
臭氧层的破坏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89年我国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加入了修订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2年编制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并要求通过宣传,提高全国人民对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相关新闻报道
我国首次完成西藏高原大气臭氧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