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3月6日消息:从市统计局有关部门了解到,上海去年无店铺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预计三年内将达到100亿元。无店铺销售前景看好。
新业态正处导入期
无店铺销售是指生产商和经销商不通过商店,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种营销方式。最早在上海实行无店铺销售的是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目前上海的无店铺销售正处导入期。
市统计部门不久前对上海16家典型的无店铺销售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的无店铺销售包括邮政销售、电子商务、电话销售和电视销售四大形式,大多数企业都是几种营销方式同时使用。这16家企业1998年无店铺销售总额只有2亿元左右,而1999年就达到了近3个亿。去年1至9月,这16家无店铺销售企业的平均销售额猛增到5000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6倍,前景令人看好。
五种商品最受欢迎
调查资料显示,无店铺销售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前五种商品依次是:袋装大米、电脑及配件、手机、日用小百货、饮料。
分析这五种商品的特性,不难看出它们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大米、饮料份量重,不易携带,无店铺销售时兴的送货上门自然受欢迎;而电脑和手机广受时尚人士的宠爱,又具有产品规格统一的特性;另外,日用小百货具有使用即时性的特点,有的东西想起来要用还不知道上哪里买。从消费者欢迎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到无店铺销售今后的发展方向。
从无店铺销售的销售方式看,电话订购依然高居首位。去年1至9月,无店铺销售总额中电话订购的比重占到了59.3%。尽管如此,比起1999年同期70.4%的高比例,还是下降了11.1个百分点,下降部分被邮购、电子商务和电视销售所瓜分,特别是邮购和电子商务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重点发展电话销售和电子商务
市场人士分析,由于零售业日趋饱和,投资开店空间变小,而无店铺销售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上海电话普及率高,有数百万网友作为电子商务的潜在消费者,消费者对电话销售、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比较高,可以重点发展。有关人士指出,为了提高商业销售信誉,无店铺销售企业应更多地与百货、超市和专业店联手,把无店铺销售与店铺销售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两条腿走路。 (张玲玲 王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