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火箭与上海东方争夺CBA总冠军之前,他们不得不目送着自己的两个小兄弟济军双星和沈部鞍山提前降入甲B。事实上,CBA六个赛季以来,除了八一火箭扛住军旗之外,其他军旅球队的步伐日渐艰难,往往成为其他甲A球队的宰割对象。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几个赛季前“军队球队迟早得完”的预言,军旅球队的生存与命运成为了“不得不说,说了也白说,但白说还得说”的话题。
今天出版的北京青年报撰文说,几年来,部队球队在赛场上遭遇的最大的冲击,莫过于整个CBA联赛中水平越来越高的外援。受体制所限,军旅不能招入外援,这往往令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先输了一筹。军旅兄弟纷纷喊出:“让我拿什么对付外援?”本赛季CBA外援水平较以往又有大幅提升,从前依靠五虎上将战无不胜的八一火箭也感受到莫大的压力。上海东方队的本土球员中除了姚明,其他人都比八一差一截,但恰恰是两名外援成为了李秋平在总决赛中的最大杀招。已经降级的济军在常规赛里曾经两胜浙江,但到了保级战中,浙江四节可以上五人次外援,凭借双外援战术一下把济军打垮。
不过,军旅球队从当年的盛况跌落至今天的窘境,显然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完整的人才输送体系都令军旅球队引以为豪。但随着CBA联赛的影响深化,地方球队在和军旅球队争夺人才的过程中,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逐渐占据了优势。军旅球队想要在各地挖到好苗子已经越来越难。其实不难看出,就连曾经能集中全国精英的八一队人员储备近两年也在走下坡路,当阿的江退役时,王非不得不从上海交大找来原辽宁的金力鹏,但金力鹏的实力在CBA中基本上不了场。
但八一队至少还有一种机制可以使用,那就是从其他部队球队调人,相比之下,那些地方部队球队的日子就更为艰难,上赛季的南京部队全赛季只赢两场,本赛季沈部更有些“变本加厉”的味道。
有人说,军旅球队成为了发展中的职业联赛的弃儿,这恐怕并不是危言耸听。
本赛季开始前,不少球队筹划成立CBA股份公司筹委会,几支部队球队就全部缺席,由于部队球队并不依附于那一块土地,他们在联赛中大多采用将经营权承包出去的方式,这无疑令他们失去了自身造血的机能。但与篮球相关的各种产业的开发正是职业联赛中球队赖以生存的主线。这时军旅球队的前程已经与其他地方球队分道扬镳。
在这个六年来最火爆的CBA赛季中,人们已经习惯于看到北京、上海、长春等球市的火热。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常胜将军八一队在宁波的主场却常常坐不满人。
或许人们还记得,双星济军几年来更是在济南、烟台、青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无根”的军旅球队,也许只能接受继续飘零的现实。 (作者 杨 毅 编辑 周 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