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11日消息:在山东省沂蒙山区,听民声,济民苦,帮民富,安民心,让农民群众成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受益者,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费县是沂蒙山区的主要蔬菜产区,瓜农菜农多,40%以上的农民建有蔬菜大棚。县领导把群众的利益想在前面:白天农民多在大棚里忙,去搞民情调查可能耽误农时。于是,县里推出了“夜谈工作法”,让干部夜里入村与群众谈心。
方城镇委书记郭忠三在“夜谈”时了解到,昌国村农民李红玉家的两茬西瓜苗全坏了,孩子得病做手术又花了3000多块,家庭生活陷入困境。郭书记连夜带上《蔬菜生产栽培》等书籍,来到李红玉家,询问详情,并帮助协调了5000株优质西瓜苗,最后还掏出200元钱给他,李红玉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据了解,今年3月中旬以来,临沂市先后有3.8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搞县情、乡情、村情调研。在沂蒙山区,能否“串百家门,分百家忧”,已成为多数党员干部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仓廪实而知礼节”。围绕农民增收,临沂市委对农村干部提出了“四进村”的下乡要求,即党员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政策法规、带着增收项目、带着致富技术信息,进村入户,与农民交朋友。
蒙阴县委书记宋法亮说,“三个代表”不是空话,进村入户不是形式。他主动包扶了经济落后的荆汶村,多次进村入户,与党员群众梳理发展路子,帮助村里确定了“一抓水、二抓路、三抓林果和畜牧”的规划,并制订具体的保障措施,提出通过一到两年的结构调整,在全村形成“山顶青松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良田环抱、湖中鱼鸭欢跳”的发展格局。村民听后深受鼓舞,干劲十足。
在临沂市的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除了强调爱民、富民,还有一个突出的字眼:安民。
沂水县黄山铺镇大官庄村是个远近闻名的“上访村”。结合这次“三个代表”教育活动,镇干部依靠大部分群众,进行大规模的入户走访后,镇里抓住砖厂承包和财务不清两大焦点问题,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和司法介入,完善了争议较大的砖厂承包合同,一笔笔算清了村财务,受到村民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