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29日消息:“光谷”是“创新”出来的。在刚刚结束的“21世纪中国光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长春论坛”大会上,与会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光电子产业要发展,创新是关键之一。中国光电子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能力差,这是与会专家的一致看法。“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在论坛上提醒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记“创新”二字,因为创新是前进的动力、发展的源头。
科技部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司司长冯冀春也认为,我们应努力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的攻关,要创造自主的知识主权,否则就会处于被动地位。而在中国进入WTO以后,创新能力将显得越发重要。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多数专家在接受采访中说,不排除我国在发展光电子产业过程中与国外合作。但在引入外资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引进先进技术。对于究竟应采取何种技术引进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和赵梓森对此提出了相似看法。他们认为:以往我国的技术发展往往采取跟踪战略,是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不良循环。而理想的引进模式应是引进——消化——吸收,努力使国外的技术为我所用。
中国光电子产业要得到充分发展,不仅技术上应有创新能力,而且观念上也应有更新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是观念更新的要素之一。“创新一定要结合市场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眼光要盯准国内市场,更要盯准国外市场。”王大珩说。
中国半导体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启明也提到:“要不断创新更新观念,要有对市场变化快速应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推向国际前沿。”
此外,中国院长春光机所所长曹健林等专家学者还提到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观念更新问题。他们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的主要作用应是政策上的引导,而非过多干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大专院校、研究所紧密结合,这是适应光电子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
美国3M公司社团与国际技术部副总裁Nicholso总结自己工作经验时不仅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还强调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为员工开辟宽松的空间,使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他说,应给员工一定时间完成自己所坚持的想法或观点,否则将过早地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 选稿:游海洋 来源:新华社 作者:马扬 卢劲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