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开始学英语了。有人说,这世界真是变了,过去是法国人嘲笑那些法语讲得蹩脚的外国人像“西班牙奶牛”,如今法国人自己也讲起了蹩脚英语。法国人讲英语在外人看来大概是件好事,但法国纯语言学派却认为是一种悲哀。
曾经拒绝英语
法国人一向以自己的语言为自豪,而对当今颇为流行的大语种英语不以为然,当然,这也不无道理。打开一本英文辞典,半数以上的词汇都源自法语,而翻开法语的《罗贝尔大辞典》,55000个词条中,源自英语的只有2500个。再说历史上,14世纪以前,在英国拥有地位的也是法语,直到亨利四世国王即位,英语才在英国翻了身。
20年前,法国人还拒绝学英语,能说英文的不多,说得好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巴黎街头,用英语问路的外国人常感失望,要么找不到会讲英语的,要么是法国人的英语说得太差,让人实在难懂。也有个别极端者,听你讲英文,干脆来个装聋作哑,不予理睬。法国人把讲法语视作热爱法兰西,讲法语成为法国人的一种民族文化情结。据说当年戴高乐总统出访时,可以讲西班牙语,讲波兰语,也可以讲德语,惟独不讲英语。
法国对外来语言的进入一直采取严格谨慎的态度,每一个外来词汇都要经过法兰西学院的语言学专家们讨论研究通过后,才能得到承认,正式进入法语词典。英语是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才开始进入法语的,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者欣赏英国的议会制,一些议会方面的词汇最先被法国人搬了过来,后来到了19世纪,一些体育词汇和时尚方面的词汇进入法语。近几十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更是打破了许多传统和常规,法国对外来语的控制也就越来越难,虽然有关部门对大量的外来语公布了与其相对应的法语词汇,但很少有人理会,仍把外来语照搬照用,媒体也不例外。比如,英文的互联网一词“INTERNET”,法文被译作“LATOILE”,但这么多年了,法国人仍然用“INTERNET”,甚至没多少人知道“LATOILE”在这里指的是互联网。法国人自己也感到,对抵御外来语力不从心,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名词潮水般涌入,人们拿来就用,挡也挡不住,让语言学家也奈何不得。语言学家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这些科技词汇大多源于拉丁语,而法语属于拉丁语系。
现在难挡潮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事情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是大学、商校和工程院校这些高等学府开始重视英语。越来越多的商校或工程院校直接用英语授课,一方面满足国际市场和国际交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原来不少外国学生因语言障碍不愿去法国求学,而用英语授课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方便,使法国名校广开生源,另外,各国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也促进了英语的运用。如今在法国,年轻人讲英语的越来越多,看到你是外国人,他们主动用英语同你对话,即使你说明懂法语,他们仍会固执地讲英语。年轻一代已与老一辈截然不同。
接着是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也重视了英语。
20世纪80年代,许多日本企业到欧洲投资建厂,但不选择法国。日本人公开说,他们不会讲法语,而法国人又不肯讲英语,语言不通会给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法国人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到邻国落户而束手无策。如今这些公司意识到,搞市场开发要用英语,搞公关更要用英语。
空客是欧洲公司,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是正常的,但法国人举办活动也全部用英语,就显得有些“矫枉过正”。去年初,法国在地中海城市尼斯举办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这是一场国际性大赛,世界冰坛高手云集,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自然数量众多。法国作为主办国,为记者提供的有关资料却全部用英语,比赛期间举行的各场新闻发布会也是清一色的英语,这真气坏了讲法语的记者,哪有主办国不提供自己母语资料的道理?向新闻处的小姐们发问,她们说:英语是国际语言呀。言外之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懂英语。法国人真是变了。
即使许多法国人讲英语了,但比起他们的欧洲邻居还是差得远。欧盟1999年对各成员国中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用外语表达的国民人数作了统计,其中荷兰人的比例最高,达90%,其次是瑞典80%,而法国人仅40%,就是在西欧伙伴中,法国也排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甚至英国的后面。法国人在学外语方面似乎缺少天赋。
但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法国人都不得不承认,不学外语是不行了。老一辈人以不会讲英语为荣,新一代法国人以讲英语为时尚。但法兰西文化仍然灿烂,法兰西语言仍然是这灿烂文化的基础。 选稿:宋争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