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一个孩子高度的自信心,是父母可以做到的事情。孩子对待自己的态度,主要是在家庭里形成的。在这方面,社会影响往往相形见绌。这是因为孩子的父母这样看待他,或者是孩子自以为父母这样看待他,所以他也就很容易这样去看待自己。
如果追溯那些充满自信、成就突出的年轻人的童年时代的家庭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些家庭里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但是它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搂抱和亲昵,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孩子的尊重和关心上。当孩子发现他是一个受到深切关怀并被大人引以自豪的人,他就会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某种价值的人。高度自信的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民主气氛往往十分显著。他们的父母早已为孩子建立行动的准则,父母自己的示范行为也体现出这些准则。他们鼓励孩子在讨论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论孩子的观点多么不现实,只要是积极向上的,父母都会给以尊重。
缺乏自信的孩子会表现出种种征兆,例如害怕、优柔寡断、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表现,实际上是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帮助的“呼声”。作为父母,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应该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对于尚处在胆怯状态的孩子,父母不要强行将他推入社交场合。只有在孩子乐意接受的时候,才鼓励他参加夏令营或是聚会等活动。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受到父母的严厉责怪,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断定:最安全、最易取悦父母的方法,就是对什么事都不置可否。因为他们会感受到,强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常常会引起争吵、生气和痛苦,这一切都是他们要力图避免的。这样,孩子就会表现得犹犹豫豫,即使暗地里持有某种观点,也不愿表达出来,任其慢慢地枯萎。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检点自己,同孩子进行开诚布公的交谈,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自信的前提是对自己的认可。一个连自己也不认可的人,是不可能有自信心的。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做父母的应该在生活中把自信这个特殊的武器交给孩子———高度评价自己,坚信自己会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选稿:夏 杰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潘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