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听到学生、家长、老师从不同角度谈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课外阅读也会成为一个矛盾的焦点。因此,暑假之前笔者对上海市两所高中、三所初中,共计100名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经统计,大致情况如下:
中学生———
养成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38.7%;无聊时才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33.2%;基本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13.6%;认为课外阅读有益于学习的学生占70%。
家长———
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占8.5%;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2%;同意孩子阅读部分经过自己认定的课外书的家长占30.9%。
老师———
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5.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值得在学习紧张阶段为此分心的占35%;认为有益于学习的占55%。
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家长、老师对课外阅读的价值有不同的理解。大多数中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欲望,期望能挤出时间多读些,从而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有利于课业学习。不过有一部分同学还只是把阅读课外书作为一个放松的途径,认为学习太紧张了,需要以此作为调剂。但大多数家长不赞成听任孩子看课外书,认为如果要看就得看有关课业学习的参考书。而大多数教师赞成学生拓宽阅读面,但认为现在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太杂,有的同学以看卡通书、漫画书、武侠言情小说书为主,均为娱乐性的,易使学生学习分心……看来,关于课外阅读,还真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哩。下面不妨先听听学生的说法:
课外书,挡不住的诱惑
张白(上外附中初一学生)说:课外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现在的学习太枯燥,学习、复习、做题,太缺少变化。只有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我现在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有日本人出的漫画、卡通,如《滑稽宇宙大旅行》、《滑稽探宝记》等。太小孩子气?中学生中喜欢看这类书的人多了。看这些书,我就会像书中主人公一样,置身于故事的情节中,好有趣,好放松。
当然,文学名著我也看,但就觉得累,不能每天看。现在出了一本《中学生阅读大全》,收入的全是名著,但看起来不感到吃力,因为它在编辑上花了很大的心血。每一篇内容梗概后都有阅读理解、指导和训练,对学习有针对性和直接的作用。
付小悦(进才中学初二学生)说:我非常喜欢读课外书,特别是写中学生的小说。如《花季·雨季》、《转校生》之类,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熟悉。读起来我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还会随书中的人物喜怒哀乐,仿佛这人就在我身边,或就是我自己,我感到特亲切。而且我能从书中认识许多现实生活中将会碰到的人,让我了解社会是怎么样的,同学、老师、家长是怎么想的。比如最近出的一本书名叫《差等生》的小说,就写一个学生在父母、学校、老师的“压迫”下,从一个热爱集体、活泼快乐的好学生变成“差等生”的故事。当然,“差等生”是带引号的。小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差等生?可以这样给学生分类、定性吗?像这种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影子,很有针对性。
姚志敏(徐汇中学初二学生)说:我是个不敢不听父母话的女孩。我喜欢阅读,却常常在专心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会遭到父母的训斥:“不好好读书,看什么闲书。”继而书就被没收了。但看课外书就是比看课本有魅力,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于是只能偷偷地看,有时藏在被窝里打手电看。我们中学生都渴望看课外书,渴望得到课本外的知识。不过,好像所有的父母,都不太支持我们学生看课外书。
张圣华(五十四中学初三学生)说:我父母的藏书很多,记得小时候他们总是对我说,能把这些书全看完就不错了。但现在我看得懂了,也想看了,他们却不让我看了,还特地在玻璃书橱上安了锁,目的只有一个:要我好好学习,认真学习。我真不明白:看课外书就不是学习了?为什么家长,包括有些老师都反对我们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课外书,想说爱你不容易
唐黎华(徐汇中学高二学生)说:看课外书,对有些中学生来讲也许是不大可能的。至少我的父母是不准我看的。不怕你见笑,一次,我从同学处借了一本《青铜时代》,听他说这是一本很好玩的书。但借回家之后,我才发现根本没有看的时间。晚上做完作业,复习完后,差不多10点半了。上床后,每隔五六分钟,父母就会进来察看一番我是否真睡了。而且书也没地方放,书包他们晚上要检查的,枕头下也不安全,抽屉里更没戏,只能塞在被窝里,早上再放进书包,这样背进背出五天,最后还是只能趁中午和课余时间把它匆匆读完。
后来,我想看课外书又不是做坏事,为什么要弄得像做贼一样?我觉得应该和父母谈一谈,争取一下自己的这一正当权利。
结果怎样?我是特地挑了一个父母都和颜悦色的时候来谈的。面对他们惊讶、质疑的眼神,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时间表,上面详细地列出了一天的学习计划和睡觉前的几十分钟空闲———我告诉他们,这几十分钟空闲时间想用来看我想读的课外书,没想到他们还是一口回绝:不可以。没办法,我现在要看课外书,还是只得偷偷地看,大都只能在学校看。其实,父母是无法禁止我们阅读的。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父母的,只是有时想想也太可悲可笑,看书怎么要搞得像做“地下工作”似的?!
单志鹏(进才中学高二学生)说:现在都在讲素质教育,但有部分老师在心里却并不支持我们看课外书,真的。一天,我被老师突然叫住,她问我:书桌里放的是本什么书?当她看到是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愣住了。一会儿,她就开训了:你想想,现在学习任务这么重,你怎么还有闲心看这种书?又影响学习,又浪费时间,你对得起辛苦培育你的家长吗?你又对得起每天给你补课的老师吗?
学生喜欢阅读本是一桩好事,我们有些家长、老师为何不太支持呢?原来,他们都把阅读的功能短期化了,认为要么通过阅读马上就能提高作文能力、提高考试成绩,否则就请作罢。殊不知,经由课外阅读而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提高素质,是个渐进的过程。
这里,让我们来听听家长、老师的说法:
禁绝、引导,认知不一
张翰(教师)说:我现在带的班开学后将是毕业班,所以看见学生读课外书就心急,都什么时候了,还分心?!现在有些学生看的书实在太杂,且大多与提高学习成绩无关,也不是什么名著,全是些流行书刊,而且一看起来就忘了学习,忘了今后还要考大学。我就阅读课外书问题与学生们进行过很多次讨论,我希望他们少看闲书,多看与学习、考试有直接关系的书。可他们不听。我也说服不了他们,只能在班上实行禁书。我知道,阅读很重要,但读后要有所得。现实生活中,杂七杂八的课外书实在很影响他们的学习,而这样的例子,在身边又太多太多。如果不禁而放任自流,耽误了学生的学业,我作为老师,今后会为自己的放松而愧疚的。
许开文(教师)说:我是教语文的。我对同学们看漫画书持保留态度。但是,他们读名著,读好的传记、科普著作,我是十分支持的。还组织过几次交流,让同学上台谈体会。养成读好书的习惯,终生受用啊。我们在上中学时不都是一本好书十几名同学争着读、轮流读的吗!
葛同(家长)说:孩子喜欢阅读不错,但在中学阶段,一切还是应该以课业学习为主。看作文书、学习参考书可以,看杂七杂八的小说书太花费时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课外书看多了,课本学习时间就少了。
提倡素质教育很好,但素质也不是花架子啊,素质最终也要落实到每一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来的。学校的考评是简单的,那就是考试与分数,而考试的题目又不出自课外书?!所以,现在家里的“课外书限制令”一下,孩子们尽管心里不舒服,不高兴,可也没做什么反抗。这说明他们自己也是明白轻重利害的。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本领。阅读能使人增加许多知识和间接经验。我们不要过于功利地看待阅读,让孩子看一本书,就必须提高作文分数,就必须提高考试成绩。须知这类“立竿见影”的要求,只会让孩子倒胃口,会毁掉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当然家长们也要引导,不可让宣扬暴力、淫秽、恐怖的书籍毒害我们的下一代。优秀的课外书,总是开卷有益的。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往往可以在书中找到有益的答案。引导,还有另一方面内容。家长、教师可以对中学生的阅读进行效果测试,即让其复述书的内容梗概、书中的故事情节及语言特点等等,以此来了解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在国外这是对学生很流行的一种阅读检查方法,我们不妨拿来试试。 选稿:夏 杰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曾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