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7月13日消息:在日渐重视追求个性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责任”的?来自复旦大学团委调研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只要引导得当,每一位青年大学生都会是具有责任感的。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很难给“责任”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他们有的认为“责任是在人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类似人生观、价值观的东西”;有的认为“责任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有的认为“责任是对别人或社会承担的一种义务”。根据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身份、地位的差异,责任的含义也不同。
调查表明:有80%以上的同学认为责任的主要对象有三方面:对自己、对家庭和对社会(国家)。也有个别同学认为:责任应具有时间性,对于我们来说,等到将来走出学校,踏上社会后再谈责任也不迟。当问及“面对各种应负的责任,压力怎样?”时,同学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认为责任不应与压力联系起来,“责任是一种习惯。”另一类认为压力还是很大的。
进一步调查显示,激发大学生责任感的既有主观因素:包括自己的价值观、自我角色的认知;又有客观因素:包括社会主流意识、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规范、教育。 选稿:夏 杰 来源:青年报 作者:郭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