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滚滚,浊浪排天。
7月3日以来,3号“榴莲”和4号“尤特”强热带风暴挟着狂风暴雨横扫广西,西江全线流域洪水肆虐。洪魔围困南宁、逞威贵港、紧逼梧州。两岸上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水情灾情就是命令。广西百万军民纷纷投入伟大的抗洪抢险战斗,他们与洪水进行生死搏斗,用鲜血、用汗水、用血肉之躯挺举起抵御洪水的巍巍大坝,抗住了一次次疯狂的洪峰。在一座座险堤大坝上,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狂风暴雨中高高飘扬;在一个个决口管涌处,一颗颗闪亮的军徽在激流漩窝中璀璨闪烁;在一片片汪洋浊流中,成千上万的抗洪勇士不惧危难抢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数万名共产党员将生死置之度外,带领广大军民在滔滔洪流中英勇奋战,成为抗洪抢险中的中流砥柱。抗洪战场成了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生动课堂,他们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党旗,在浊浪中高扬
7月8日13时,洪峰骤至。邕江水位达到77.42米!南宁出现了191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壮乡首府告急!
邕江大堤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顶着暴雨来到江南新屋村堤坝险段。“前方出现管涌!”曹伯纯迅速赶去,现场指挥堵漏。此刻,洪水离堤顶仅一米左右,洪流撕咬堤岸,大堤时刻存在危险。曹伯纯全然不顾,他用激昂的声音鼓励抗洪军民:“人在堤在,誓死保卫首府南宁!”巡查南宁的险情后,曹伯纯又驱车急驰洪灾严重的贵港市。鲤鱼江大堤多处出现管涌和漫堤,曹伯纯冒着危险,乘着冲锋舟查看险情,指挥抗洪。离开鲤鱼江险堤,曹伯纯又奔赴梧州,来到被洪水淹没的河东城区……几天几夜,自治区党委书记不曾合眼,险堤汪洋中,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贵港的一片汪洋中,乘船察看灾情的自治区主席李兆焯,面对被淹最严重的港南区思怀乡忧心忡忡,他立即协调有关部门调来一批冲锋舟、救生衣等应急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连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南宁市、贵港市、梧州市等洪灾发生地的所有党政领导纷纷投身抗洪一线。“危急关头,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说,“在这次抗洪斗争中,我们要用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激励斗志、统一思想,将抗洪抢险过程作为检验实践‘三个代表’的一个重要时机和课堂!”“党员干部的身影重于声音!”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李纪恒在乐福坡段大堤迎水坡出现滑坡、背水坡多处管涌的紧要关头,火速赶到现场,他攀着野草下到滑坡处,不顾脚下浊浪拍岸,身边碎石滚落,仔细勘察,认定重大险情,立即组织抢险。
面对紧急水情,广西各级党组织全部投入了抗洪抢险,党员干部日夜坚守在大堤上。声音沙哑了,皮肤溃烂了,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大堤。在决堤段、在管涌处,哪里最紧急,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就高高飘扬着鲜艳的党旗。入夜,洪峰撞击着堤岸,在南宁市最危险的大坑口江堤上,记者看到,戴着“特别护堤队”胸牌的巡堤人员来回穿梭,这是由南宁市488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组成的巡堤、查堤、护堤特别分队。在最危险的堤段,每一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10米责任段,24小时轮流值班,严防死守。
7月8日上午,共产党员、梧州市北环路居委会主任黄小玲正在医院输液,听到洪水暴涨的消息,拔掉针头就赶回街道,及时把盲人陈四妹转移到安全地带,忙碌中,自己家却被洪水淹没了。但她毫不后悔:“共产党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人民的利益!”
南宁市江南公安分局党员民警李雄就住在江边低洼地带,家里进水,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妻子打电话让他抽时间回来搬家,他含着热泪说:“家里只有先靠你了。大堤垮了,南宁也就保不住了,我这时候怎么能回家?”
邕江大洪水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十分关注汛情的发展和抗洪抢险情况,先后做出重要批示,并多次打电话给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发扬’98抗洪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加强巡堤查险,及时排除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当地驻军要全力支持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由水利部、国家防总、民政部、卫生部等部门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赶赴南宁,指导、协助广西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军徽,在洪流中闪耀
6日零时,邕江大堤上尧段出现管涌,浑浊的江水汹涌而出,漫向街头,情形十分危急。驻桂空军200余名官兵火速赶到抢险现场,河道内的洪水正以15厘米/小时的速度上涨,21名共产党员迅速跳入齐脖深的腥臭的洪水中,潜入水下寻找漏水处,他们将漏水点逐一定位,再把编织布塞到漏缝中。水流湍急,刚塞进去编织布又被冲了出来。官兵们排成人墙,挺立水中,5个小时后,终于成功地堵住了缺口。
“实践‘三个代表’,忠诚服务人民!”一副副巨大的标语,高高的悬挂在抗洪部队浴血奋战的大堤上。在长达10天的抗洪抢险中,近10万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预备役战士日夜鏖战激流。他们首战南宁、续战贵港、再战梧州,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耀;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军旗猎猎。“共产党员上!”、“党员突击队来了!”、“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盖住了风声雨声涛声,成为凝聚部队战斗力的最强音。
21岁的杨观先是法卡山英雄部队的一名战士,7月5日,他辞掉探亲假,随部队赴南宁参加邕江抗洪抢险。在抗洪一线的3天3夜里,杨观先只休息了7个多小时,每天扛运沙袋1200多袋,送土700多车。8日上午,他在抗洪一线火线入党;下午,因连续作战,劳累过度,日晒雨淋水泡,造成细菌性皮肤感染,引发喉头和肺部水肿,导致过敏性休克,晕倒在邕江大堤上,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连续8个多小时的抢救,次日凌晨3点才醒过来。医生说:“晚来半个小时,就有生命危险!”
7月6日上午11时,雅里村大堤发生险情,广西预备役师战士、共产党员杨育翔随部队赶往现场抢险。由于大堤泥深路滑,扛着沉重泥包的杨育翔摔倒在一块石头上,腰部一阵巨痛,但他仍坚持扛起沙袋加固大堤。连续三天三夜他都奋战在大堤上,次次冲在最前面。9号下午6时,他脸色苍白,痛得晕倒了下去。战士们立即把他送到医院救治。拿着拍的胸片,医生和战友们震惊了:他的第六、第七两根肋骨已经骨折!战友们无不敬佩地称他为“钢铁战士”。
空军某部战士、共产党员谢叶春四年前患了白血病,7月5日下午,躺在病床上输液的他听说部队要去抗洪的消息,拔掉针头找到政委:是部队和南宁人民让我活到了今天,我要去抗洪,保卫南宁,保卫第二故乡。政委坚决不让他去,小谢就偷着上了大堤,混在战友们中扛沙包、装泥土。政委发现后非常感动,命令他立即下堤,并噙着泪一把将脸色煞白、直喘粗气的小谢紧紧地抱在怀里。
48.70米,郁江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4厘米,贵港告急!全市出现18处决口、78处漫堤、120处管涌……在共和国军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塔山英雄部队”和“白台山英雄部队”,营区被淹顾不上自救,就迅速投入贵港市的抗洪抢险战斗。
滚滚洪流中,将星闪耀。驻桂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的十几位将军全部奔赴抗洪一线。
7月8日上午11:05分,南宁市亭子小学80多名师生被洪水围困,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广西军区司令员邱达雄少将放下刚端起的饭碗,立即率舟桥连火速驰援。地形复杂,冲锋舟过不去,邱司令员与战士们一道跳进滔滔洪水中,经过50分钟紧急抢救,将80多名师生安全转移。
7月10日下午,南宁邕江大堤富得村段出现滑坡和管涌险情,武警广西总队总队长温吉(磷去石旁)少将、政委张德顺少将迅速率250名武警官兵抢险。两位将军挥汗如雨地与官兵一道扛沙袋、垒大堤,在险堤上奋战了7个小时,终于保住了大堤。
巍巍大堤上,一颗颗闪烁的军徽在流动。广西军区副政委杨先厚少将动情地说:“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人民军队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不竭的力量,我们要把力量奉献给人民!为人民而战,战无不胜!”
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先后出动车辆5000多台次,加固险堤30多公里,抢救转移被洪水围住的群众数十万人,搬运物资上万吨,围堵决口30个,处理管涌渗漏各类险情800多次,筑起了一道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钢铁长城。
民心,在危难中凝聚
“共产党万岁!”10日上午,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乡龙兰村下兰屯200名灾民流着热泪喊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被围困在一个偏僻的山头,两天两夜粒米未进。新塘乡党委多次搜索后找到他们,不顾湍急的水流随时会掀翻小船,冒着生命危险迅速靠近灾民,送去饼干、馒头、矿泉水。
广西多雨,历史上惨痛的洪灾数不胜数,“饿殍满街,卖儿鬻女”的纪录比比皆是。1931年,高达77.25米的洪峰将南宁全城淹没,道路被毁,房屋倒塌,不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惨不堪言。“只有忠实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才能让我们远离洪魔!通过抗洪抢险,我更加理解了‘三个代表’、更加理解了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对新世纪中国的重大意义。”南宁市郊区亭子乡福德村民兵营长秦佩桓说。
拥军爱党情涌抗洪一线,白发苍苍的居委会老太太与抗洪队员合唱《社会主义好》;外地打工青年冒着酷暑买水果送上大堤……“我志愿加入广西青年志愿者抗洪抢险突击队,坚决服从指挥,尽己所能……勇战洪魔……”8日零时,几百名青年志愿者与洪水决战的誓言响起在南宁的夜空,他们彻夜巡逻在邕江南岸数公里长的险堤上,担负起巡堤和处理内涝的重任。
连日来,南宁市有两万多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抗洪抢险战斗。各媒体和志愿者抢险办公室的电话密密响起。“我要去抗洪”的要求让电话热得发烫。马赞红、马燕红是两姐妹。妹妹燕红一早报名要求参加突击队,姐姐晚上下班回家得知后,一再叮嘱妹妹去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最后,赞红名也没报,跟着妹妹上了“前线”……南宁市小学四年级学生黄方芳、黄方露姐妹俩拿出自己的所有的零花钱,买了绿豆海带煮成汤,并天真地将汤唤作“力和爱”,送上大堤。她们见到护堤人员就说:“叔叔、阿姨辛苦了,喝碗‘力和爱’吧!喝了这个,就有力气,就有爱心。”
8日晚上,全国拥军模范黄桂娥老妈妈为支援抗洪,慰问解放军战士,一家人整宿没睡,支起大锅煮了3000个鸡蛋和10几桶姜糖水。第二天一早,她从300公里外的大化瑶族自治县赶到南宁,亲自将慰问品送到抗洪前线,她顾不得装着钢板的腰椎疼痛,硬是一步步爬上了堤坝,颤巍巍地将一个个鸡蛋塞进泥人般的战士手中。
“能与抗洪军民并肩战斗是我最大的幸福!”连续四年自费参加抗洪的军属吴家贤7月7日特地从武汉赶到南宁。这位年近半百的福建个体户,一下飞机就直奔大堤,不顾患有心脏病,和战士们一样扛运起50公斤重的沙袋。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共产党员带领广大军民在保护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八桂大地的特大洪水的考验面前,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选稿:游海洋 来源:新华社 7月14日 作者:杨维成 虞晓刚 肖春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