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是全体中国人的节日:中国人的“奥运之梦”实现了!
昨晚,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北京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经过两次申办和十年的不懈努力,北京,中国,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拥抱奥林匹克盛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梦想。
这一时刻的到来,令我们想起了八年前那次失利时人们的泪流满面———人们不会忘记1993年北京的第一次申办。虽然未获成功,但她所表现出的实力又让我们在失望中增添了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北京最终获得了成功。
北京此次申奥,并不是一次单纯的体育活动,而是从人文、政治、经济和体育全方位展示自己的过程。申奥的成功也表明我们在这些综合因素上所达到的水准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就是要在全世界推广这项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百姓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为北京申办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北京申奥过程中,奥申委曾向国际奥委会提供了一个数字:北京市民中,有94.9%的人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数字。但更令国际奥委会感动的是,当他们亲自来到北京进行调查时发现,上述数字变成了96%。从1999年4月7日北京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报告开始,全国民众对北京的支持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看看北京奥申委堆积如山的各地签名,任何一个人都会被感动。对于把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工作的国际奥委会来说,13亿人对奥林匹克的支持是一个谁也推脱不掉的引力。
在北京申奥过程中,党和政府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2000年5月,朱基总理说:“北京市代表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中国政府对这次申办十分重视,全力支持……”今年2月,江泽民主席接见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再次明确表示了中央政府对北京申奥的支持。
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技含量的提高,举办奥运会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一个国家和举办城市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成为决定其能否申办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与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时相比,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半,去年已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北京市经济这十年来一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去年市政府的财政收入近40亿美元……所有这些都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物质保证。
近20年中国竞技体育的巨大进步也为北京申办成功增加了重要的砝码。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去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申奥已经成为过去,2008年正向我们走来。在这7年当中,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申办奥运会的是北京,但全体中国人民都是东道主。
中国人将向世界证明:国际奥委会所做出的选择是一个明智之举,北京一定奉献给世界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
2008年的北京将是一个更新更美的北京。那时,我们一定能够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情说:你好,奥林匹克! 选稿:晓红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