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9月5日消息:据悉,去年生产保暖内衣的厂家今年纷纷转产羽绒服,羽绒服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不过消费者将有可能从中受惠。
保暖内衣行业1999年普遍大赢利,于是去年一下子涌现了250家企业。面对如此蜂拥而入的生产大军,市场容量虽扩增至2500万套左右,但仍然有企业拼死进入这一行业。价格战打得几近残酷,到今年初,不少保暖内衣已从一二百元降价到三四十元一件的境地。据估计,去年全国生产保暖内衣的企业不下300家,但赢利的不超过10家,大多被套牢,目前全国保暖内衣积压估计达800万套,一些企业被逼得纷纷转产。
据悉“南极人”、“北极绒”、“雪绒人”等去年的保暖内衣企业今年开始做起了羽绒服。市场人士估计,去年全国有羽绒服生产企业约300家,今年厂家将翻一番,其中相当部分就来自保暖内衣企业。
与此同时,已经有人开始担心,今冬羽绒服市场会否重蹈去年保暖内衣市场的覆辙?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是,今年羽绒服市场的赢利水平将从去年的普遍赢利迅速跌至只有30%左右的企业赢利,而消费者将再一次从价格战中获利。 选稿:王怡 来源:青年报 作者:蒋晓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