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宏源证券公告,由其主承销的湖北宜化配股已全部结束,由于市道低迷,本次配股应配2691.7万股,实际配售1745万股。宏源证券包销余股946.48万股,支付包销金额9464.87万元。宏源证券用近9500万元的资金,去包销湖北宜化35.16%的配股,这对总股本5亿多元、净资产6亿多元的宏源证券,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今年以来,券商包销增发或配股“不小心”成为大股东的例子已不鲜见(参见附表一),究其原因,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已受到市场普遍抵制。
按理说,上市公司再融资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按照其再融资的计划,募资投向都是公司急需投入、并且是未来利润可期的项目。但是不少公司一旦拿到钱后,并没有按原有计划进行投资,而是频频变更项目,或进行委托理财投入股市,或存入银行吃利息。这使投资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产生了信任危机,最终用脚来投票。目前,已跌进配股价、增发价的股票比比皆是(见附表二、附表三)。
事实上,在整个融资的过程中,有部分中介机构包括券商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为了区区的中介费用,使本来应该独立、公正的立场产生了很大的扭曲,尽其所能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进行再包装。而这种再包装行为,随着部分公司被查处,部分公司被曝光,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公信度也大受影响。包销成为大股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券商自食其果。目前,券商承销业务已陷入泥潭,一方面,如不完成承销,将会被自动取消此项业务资格;另一方面,如硬要进行,那么在收入承销费用的同时,也要垫付大量的现金进行包销。
说穿了,投资人并不是反对融资本身,而是害怕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失真而潜伏的风险。所以,要让再融资顺利进行,笔者以为,券商包销制该改一改了。
从承销业务来看,应该可分为包销和代销。包销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事实上,正因为有了包销制,才造成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地乱圈钱,圈钱后又胡乱花钱、乱投资,造成投资者血本无归。所以,让上市公司再融资回归理性,承担必要的市场风险,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也就是说,券商可以采纳代销的方式承销股票,让上市公司直接经受市场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券商提供服务但并不充当“保姆”角色,既对上市公司负责,更对广大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
社会资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都应从诚信出发,珍惜每一次融资机会,并认真履行对投资人的承诺。
但是,近期推出的超额配售选择权,似乎又开始为券商开小灶,也使市场再次面临着扩容的压力。是否我们的券商将永远处在被保护的地位? 选稿:赵岩欣 来源:新闻晨报 9月28日 作者:孙向东 安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