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4月5日消息:“一名职业经理人,其合理的收入应主要与那些考核内容挂钩?”面对这一问题,选择与企业的纳税情况挂钩仅有三成,位居十大选项末尾。记者昨天从上海市企业调查队获悉,其与市委组织部经营者资质评价中心共同进行的一项针对38家市管企业集团的调查表明,对于企业所必负的社会职责,本市企业经营者表现得相当淡漠,甚至是忽略。
上海市企业调查队和市委组织部经营者资质评价中心最近进行了一次《上海市国有企业经营者资质等级评价方案》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在个人收入与什么挂钩的问题上,被调查者的认同次序为:企业效益水平(97.4%),资产的保值增值(94.7%),企业的发展后劲(86.8%)企业规模(81.6%),企业管理水平(73.7%),企业的积累(50.0%),职工的拥护程度(44.7%),个人的努力程度(36.8%),企业的技术投入(34.2%),企业的纳税情况(31.6%)。
调查表明,经济效益指标是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首选。纳税情况落于业绩考核的末尾,表明那些企业必负的社会职责,为经营者所忽略。而企业的技术投入也不为经营者所重视。这与国际著名企业的经营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揭示出,在非常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有些企业经营者的思路仍停留于“自给自足”的层面上,这对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诚信企业非常不利。
调查同时表明,在薪酬上,94.4%的经营者选择了年薪制,选择期权的为77.8%,选择物质奖励(如住房)的仅有5.6%。
编辑:邱曙东 来源:劳动报 作者:郁中华 刘稚南
|